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在一定时期内,如果不考虑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非农产业的产量应当按照一个固定的“斜率”(即增速)增长(曲线1)。汉代以农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下,收入的增加速度应当与农业的投资回报率按照一个固定的“斜率”增长(曲线2)。这就决定了汉代社会的整体消费能力只能支撑A点以下阴影部分的非农产业产量(如图所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汉代(     

A.践行了重农抑商政策B.国家分裂势力加剧C.赋税制度进一步优化D.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近年从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出土一批汉简。其中有一则沼书的残简经整理确认如下:“……父母为天下至……普天莫匪新土,率土之宾,莫匪新臣……”据此可知(     
A.儒学思想渗透到基层民众B.丝绸之路以文化交流为主
C.西汉末年政权更选的局面D.汉代的政令传递畅通无阻
3 . 人物评价:王莽
观点和评价出处
莽欲令名誉过前人,遂克己不倦。聘诸贤良以为操史(佐助长官的属员),赏赐邑钱悉以享士,愈为俭约。【东汉】班固《汉书》
任已而不师古(效法古代),秦氏(秦朝)以之致亡;师古而不适用,王莽以之身灭。【南朝】沈约《宋书》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唐】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王莽最为大胆的改革是对当时重大经济问题的正面挑战……王莽下令禁止私人拥有大块土地。【关】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王莽……打击侵陵小农的豪强势力,这是与多数士族大姓的利益相冲突的。……各地士族大姓都纷纷率领宗族子弟起而反叛,王莽政权终困而覆亡。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王莽自幼勤学,拜名儒为师,与饱学英俊之士交游,事母及寡嫂极孝,从而赢得极好声誉。……进入政治舞台后,王莽愈加恭谨,……拉拢在朝的官僚及在野之名士。林剑鸣等《秦汉简史》
王莽过于迷信儒家经典,将理想当成现实,确定了完全脱离实际的过高目标。他既缺乏合理的改革方案,也没有推行到底的决心,很快以失败告终。刘泽华主编《中国通史教程》(第一卷)
王莽依照《周礼》设计了一套披着复古外衣的改造蓝图,主要内容有王田奴婢政策等……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既不符合客观实际,又无法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孟祥才《秦汉史》
王莽的经济政策无论如何是在追求平均主义。由于以往土地、奴婢的自由买卖,造成大土地所有者对农民的压迫。哀帝时期(此时王莽已经控制朝政)实行“限田”。【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阅读材料,概括出其中包含的评价王莽的三个视角,并任选一个视角,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2023-09-10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定位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东汉时期,以官僚、商人、地主三位一体为特征的大土地所有制田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闭门自市”的农工商相结合的经济现象。这一现象(       
A.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B.加强了城乡经济联系
C.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D.提高了工商业者地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东汉陈蕃谏桓帝:“采女数千,食肉衣绮,脂油粉黛,不可资计”,荀爽谏桓帝:“后宫采女五、六千人,从官、侍使复在其外”。与西汉初年励精图治之王室相比,这反映了东汉后期(     
A.政治衰颓的时代景象B.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
C.追求享乐的思想观念D.豪强势大的政治现实
2023-09-06更新 | 199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大联考历史试题
6 . 2019年以来,云南河泊所遗址先后出土了大量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时期的封泥(信件的封缄),如“滇国相印”“益州太守章”“建伶(县名)令印”“同劳(县名)丞印”等。这主要表明当时(       
A.郡国并行制影响扩大B.边疆治理具有政治智慧
C.国家统一的进程加快D.推恩令实施具有策略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东汉初年,光武帝下诏,令自己的家族发源地南阳撰写地方风俗历史,主要记载“耆旧节士”“名德先贤”。不久,沛、三辅地区和光武帝家族的早期活动区域鲁、庐江也兴起修撰郡国书的风气。据此可知,光武帝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A.巩固儒家正统地位B.尊重地方历史传承
C.安抚地方豪强势力D.彰显皇帝统治权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东汉名士崔寔在《政论》中说:“值厄运之会……政多恩贷”“皇路险倾”“今既不能纯法八代,故宜参以霸政,则宜重赏深罚以御之,明著法术以检之。”据此可知,崔寔旨在(       
A.推行无为而治B.探索济世之道
C.弘扬尊法抑儒D.完善监察立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发展的不同阶段,其政治、经济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社会表象,且制度安排也具有不同的特性。下图是体现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不同发展阶段典型性特征的示意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发展的基本规律。


   

——摘编自刘颜《利益集团与我国封建王朝周期性兴衰研究》


从中国某个王朝或者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整体发展角度,对材料中的信息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东汉后期,太子幼年即位,由太后临朝,但又不便接触大臣,因而重用娘家父兄协理政事,外戚自恃亲贵,无视幼主,朝中大臣均仰承其鼻息行事,及至皇帝成年,就重用心腹宦官,除掉外戚。东汉外戚擅权的根源是(     
A.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B.儒家伦理道德成为正统
C.皇帝权力的进一步强化D.宦官掌权威胁外戚特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