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有学者认为,“大一统”观念包含空间与疆域拓展的意蕴,也强调军事扩张行动必须具备道德合法性。借此昭示“大一统”与“大统一”之差异,界分“王道”与“霸道”之别,据此秦朝只可被视为“大统一”,而西汉则应称为“大一统”。据此西汉被视为“大一统”的主要原因是(     
A.整合广大疆域实现了统一目标B.推行儒学教化形成文化认同
C.废除了地方实行的郡国并行制D.汉承秦制的基础上巩固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在长安设太学,学习内容是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太学每年进行一次考试,熟练掌握一部以上经典的博士弟子,即可被授予官职。这说明当时(       
A.选官方式多样化B.儒学内容神圣化
C.儒学教育官方化D.私学教育世俗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初,奉行“无为”而治,诸子百家学说重新活跃起来。西汉中期,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董伸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社会需要相结合,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颁诏正式建立太学,将儒家经典“五经”确定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从此,汉代儒学得到重大发展。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等

材料二:隋唐儒学是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与佛道二教的相互冲突、纷争过程中被统治者自觉加以复兴的。佛道与儒学的撞击也使儒学发生着某种新的变化,即儒学不得不吸收释、道的思想因素来建构新的儒学体系。隋末,大儒王通讲学于“河洛之间”,对于弘扬儒学不遗余力,但他并没有否定佛道二教的作用,并首次明确提出“三教合一”的思想。唐代大儒韩愈积极反佛,但其道统说与佛教的祖统说相类似。另一大儒柳宗元公开主张以儒学为主,吸取佛教中有价值的东西。与此同时,儒学与道教也发生着同样的关系,只是儒学与道教之间的冲突要少得多。

——摘编自赵行良《魏晋南北朝隋唐儒学发展辩证》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儒学得到重大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至隋唐儒学发展的趋势及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学地位变化的看法。
2023-02-20更新 | 168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中学、云南民族大学附属呈贡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某高一同学在复习时制作了如下简表,该表格的主题应为(     
时间简况
两汉儒学成为正统
魏晋南北朝儒学受到佛、道冲击
隋唐三教并行
两宋理学兴起
元明清程朱理学受官方尊崇

A.中国古代的制度变化与创新B.汉代以来主流思想的演变
C.魏晋至隋唐思想文化新成就D.儒学思想正逐渐走向衰落
2023-02-1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汉武帝时设置太学,教授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到西汉末期,太学拥有超过三万名学生,就读太学成为当时一条走上仕途的主要途径。这反映了汉代(     
A.儒学的地位上升B.重视学术研究
C.统治者以文治国D.注重官员选拔
2023-02-1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 ·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如下:

据此判断,班固评价历史人物的依据是(     
A.以社会地位见高下B.以个人私德为依据
C.以儒家伦理为标准D.以朝代兴替排先后
2023-01-18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在线考试历史试题
7 . 两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史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资治通鉴·汉纪十四》


(1)根据材料已概述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的原因。
2023-01-1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嘉勋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先秦原始儒学注重双向性伦理,虽有“尊尊”之等级,实无“尊卑”之贵贱;汉代儒生推崇《左传》深于君父之义,以秦制律令体系的“尊卑”取代了《春秋》的“尊尊”。这反映出西汉儒学(     
A.背离了儒家思想传统B.迎合了专制统治的需要
C.完善了纲常伦理体系D.肯定了秦朝的政治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西汉创办国立大学(太学),由博士担任教师,传授“五经”和孔丘的思想。学生由国家供给费用,只要被认可合格毕业,即被任命担任地方政府的官员。据此可知,当时(       
A.平民子弟开始接受教育B.政府官员都来自于太学
C.儒学地位得到大大提高D.完整继承先秦儒家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图所示是国内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孔子见老子》(部分),其主要出土于山东、陕西、河南、四川和江苏等省。居左的老子双手抱于胸前,拱手向对面手持见面礼“雉”(大雁)的孔子施礼。作为汉代比较流行的画像主题,此类画像石体现出当时(     
A.儒学的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地位B.“无为而治”思想的广泛传播
C.民间文化信仰具有多元性特征D.道家倡导谦虚好学、尊老敬贤
2022-12-29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