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反映了儒家思想在一些领域的表现情况,这反映了
领域表现
文字“文以载道”,“文”只是手段,“道”才是目的。
科学技术不能违背“正德”宗旨……其结果导向落在对人生的启迪和某种人生哲理上。
建筑、雕塑、绘画、书法等最高境界都是一个“和”字。

A.古代科举取士重视人才素养B.儒学在文化形态中的中心地位
C.传统文化理念领先世界各国D.古代科技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2022-04-19更新 | 277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2届高考模拟训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西汉墓室中有刑渠哺父、董永事父等孝子图,这些孝子在生前并未得到官府表彰。东汉时期,不仅史书中记载了官府表彰孝子的情形,部分孝子的事迹还被官府绘制成像册供人传阅,用以训诫民众。这表明东汉时期
A.以孝治国理念缺乏社会基础B.察举选官制度臻于成熟完善
C.农耕经济发展重构丧葬传统D.儒家伦理政治化的趋势明显
2022-04-16更新 | 33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2届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代在总结秦朝以“武功”“刑法”治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改革和发展了先秦诸子百家的治国思想,提出了“文武并用”的治国指导方针,成功地实现了由秦尚“武功”重“进取”的“革命”理论向汉代尚“文治”重“守成”的“建设”理论的转变,并把这两种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既用仁义道德治国的“文治”,又用权威,暴力和刑罚治国的“武功”,把握“文成之道”的刚柔之术。汉代“文武并用”治国方略的基本特征就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教化,刑罚和制度结合起来,把礼乐制度对社会的稳定和“武功”对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把利民,治吏,治财结合起来,把富民,富国,强兵结合起来。汉代这种治国方略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谐,发展,也为以后历代帝王治国方略提供了蓝本。

——摘编自刘太祥《“文武并用”:汉代治国方略的改革与创新》

根据材料,围绕“汉代治国方略的改革与创新”这一主题,提炼一个恰当的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 秦汉士人面对政治权势时,往往流露出程度不同的怯懦和奴性。这实在是政治大格局使然。即便如此,我们也没有理由就此而贬低秦汉思想的境界与价值。思想家在时代所提供的有限舞台上,依然演出了精彩纷呈的节目,体现了社会良知和时代精英的价值所在。

——孙家洲《中国古代思想史-秦汉卷》


概括材料的主要观点,并以董仲舒为例论证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2022-04-11更新 | 23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历史真题变式题训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杨恽是西汉晚期著名的士大夫,他轻财好义,但恃才傲物,后被罢免赋闲。当年发生日食天象,有小吏告发说,此晦象乃杨恽所致。汉宣帝下令查证,结果在杨恽家搜出了《报孙会宗书》(其中有对宣帝的诸多怨言),接报后,汉宣帝震怒,将其腰斩于市。据此可知
A.新儒学理论成为杨恽悲剧的催化剂B.法家思想在西汉晚期再度得以复兴
C.汉代的刺史制度有极高的监察效能D.汉宣帝通过打击政治谣言巩固皇权
2022-04-09更新 | 329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桂林、崇左、贺州、河池、来宾市2022届高考联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谶纬在西汉末年勃兴,是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产物,谶纬在东汉王朝的建立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汉光武帝刘秀起兵就是受到李通“刘氏复起,李氏为辅”的图谶的鼓动。在继位前,刘秀编造赤伏符云:“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上述材料表明(       
A.儒学巩固了东汉王朝的统治B.儒学神学化的特点日益突显
C.新儒学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D.谶纬神学使儒学发展为儒教
2022-04-03更新 | 517次组卷 | 9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七校(厦大附中、龙海一中、南靖一中、平和一中、诏安一中、长泰一中、龙海二中)2022届高三毕业班4月诊断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汉代后期,不少皇帝亲自讲经,参与儒士的学术论辩。汉代实施通经致仕政策,于是“遗子黄金满籝(箱笼一类的器具),不如一经”广为流行,当时狱吏走卒、农夫牧人、幼童白首纷纷诵读儒经、研习章句。据此可知,儒学
A.开始在官方处于独尊地位B.是选拔官员唯一标准
C.导致非儒家各学派的消亡D.社会影响力得到提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画像石不仅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绘画艺术品,而且是珍贵的实物史料,包含许多有价值的历史信息。下面是画像石《讲经图》,“讲经图”出现的相关历史背景应是
A.儒家思想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B.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开始出现
C.“中国画”的艺术形式逐渐成熟D.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发展为理学
2022-04-01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2022届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A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中国古代部分历史现象

政治现象经济现象文化现象
国家统一土地私有百家争鸣
分裂割据小农经济思想统一
中央集权田庄经济民本思想
君主专制土地兼并仁政思想
外戚干政徭役赋税天人感应
宦官专权重农抑商文化传播
农民起义区域贸易文化交流
民族融合人口迁移文化传承

——改编自张岂之《中国古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面任意两列支柱中各选取一点现象,两点现象之间要有相互联系,据此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具体史实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列出材料中两点现象,提炼观点明确,联系符合逻辑,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秦朝时,九卿以掌管司法律令的廷尉和掌管财政钱货的治粟内史为首,地位最高;而汉代的九卿中,掌管宗庙礼仪的太常(又称奉常)和宫中警卫的光禄勋(又称郎中令)地位最尊。这一变化反映了汉代
A.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激化B.行政管理日益趋向完善
C.主流政治思想的新发展D.政权合法性重塑的需要
2022-03-31更新 | 25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