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1 道试题
1 . 汉文帝接受了大臣“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的建议,鼓励臣民向边境运粮;汉武帝则在大破匈奴后,转而采取在河套、河西走廊地区大规模募民屯田的做法。这一转变(     
A.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B.加剧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C.刺激了丝绸之路的开通D.加速了中原经济的衰落
2024-03-0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联合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末年,时任蜀郡太守文翁“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便“欲诱进化之”,自此便有了成都城南的“石室精舍”,即中国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随即蜀地好学之风兴起。汉武帝将文翁办学经验向全国推广,“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汉武帝此举旨在(     
A.探索更高效的选拔人才机制B.打造政令统一的中央集权制
C.加速儒学向基层传播的速度D.逐渐消解地方郡国并行制度
2024-02-24更新 | 282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指出:“在(汉武帝以后)汉朝,《春秋》仿佛是一部宪法。凡有政治上和法律上的重大问题,都引《春秋》解决。”这说明,西汉中后期(       
A.先秦法律得到了延承B.“以法治国”得到落实
C.法律制度已基本完备D.儒家伦理得到了弘扬
4 . 汉武帝实行均输、平准之法,在各地设置均输官,负责辗转发卖各地的贡物以营利,直属大司农。东汉初盐铁官转属郡国,均输之事废罢;大司农下属仍有平准令,但其职责仅仅是“掌知物价”,已不从事商业经营。东汉初年的这一做法(     
A.体现了统治者让利于民B.造成了地方割据的局面
C.服务于现实政治的需要D.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024-01-26更新 | 198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日新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秦朝的贵族等级体制沿袭自商鞅变法,分二十级,最高等级的彻侯以一县为食邑,可以在封地内置吏;第十九级的关内侯虽有食邑、封户,却只能“衣租食税”;更低等级的爵位仅享受岁俸,不领有封地和人口。汉初除增加王爵外,与秦朝大体相同。秦汉贵族等级体制(     
A.束缚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迎合了中央集权的潮流
C.弥补了官僚体系的不足D.增进了统治阶级的团结
6 . 《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恩泽诸侯贵族B.增加国家税收C.实现民族交融D.削弱王国势力
2024-01-25更新 | 110次组卷 | 56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太原市师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7 . 西汉前期,士农工商大都以追求财富和权欲作为动机;西汉后期,弥漫整个社会的功利思想逐渐淡化。这一变化缘于(     
A.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秦朝政治经济制度消亡D.社会主流思想发生改变
2024-01-23更新 | 341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汉武帝时改革币制,中央政府先后“行三铢钱”、“行半两钱”、造行大额虚币皮币与白金、颁布盗铸金钱者死罪令、终改铸五铢钱,再明令禁止郡国铸币,将铸币的铜材料收归中央统管,最终将铸币权收归中央。这在当时(       
A.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B.不利于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C.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D.有利于保障政府财政收入
9 . 汉代,孝被确定为立国大纲。汉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西汉末期,乡里的学校中专置《孝经》师一人。东汉时,“自期门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经》章句”。东汉末年的经学家荀爽在对策中指出,“故汉制使天下皆讲《孝经》,选吏能,举孝廉,皆以孝为务也。”汉代的这些措施(     
A.说明家国同构的治国理念确立B.有助于促进儒学思想的社会化
C.保障了政府官僚队伍的廉洁性D.表明孝道开始扩展为社会伦理
10 . 1975年,四川成都汉墓出土的酒像石上有一幅“养老图”,画中老者手持皇帝专门赐给高龄老人的鸠杖(如图)。1981年,甘肃省武威汉墓出土《王杖诏令册》竹简26枚,记载了汉宣帝时期的尊老法典。这些考古发现印证了汉代(     
A.尊老养老的优抚制度B.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
C.家给人足的小康生活D.整齐划一的法治氛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