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赤道浑仪曾被认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方面的主要进步之一,而中国人却早已使用。”欧洲最早的赤道经纬仪是1598年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发明的,而中国“早已使用”的同类装置的出现不晚于(     
A.元朝B.隋朝C.东汉D.战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东汉明帝评价《史记·秦始皇本纪》赞语说:“司马迁……微文刺讥,贬损当世,非谊士也。司马相如……至于疾病而遗忠,主上求取其书,竟得颂述功德,言封禅事,忠臣效也。”这说明(     
A.时代变迁决定价值判断B.皇权强化导致思想专制
C.治国理念影响人物评价D.思想变革改变史学体例
2024-01-30更新 | 11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作为独立的社会阶层,士人经历了西汉时由游士到儒士,东汉时由儒士向士大夫的转变,从体制外走入体制内。吕思勉对此评价说“自西汉以前,言治者对社会政治竭力攻击:东汉以后,此等议论渐不复闻。”这反映了(     
A.以文教治天下成为共识B.儒家政治伦理趋向强化
C.士人参政意识持续提升D.社会治理机制日渐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东汉名士范滂因“党锢之祸”遭牢狱之灾,出狱返乡时,汝南和南阳的士人迎之者车数千辆。这表明当时(       
A.士人在斗争中占上风B.皇权基础受到了削弱
C.范滂得到百姓的支持D.宦官失去地方掌控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秦及汉初的尚书是宫廷掌管文书奏章的官职,与尚冠、尚衣、尚食等合称“六尚”,办公地点尚书台位于大内。东汉时,尚书台总理奏章、宣布诏令、参与决策,实际成为总理国事的中枢。古代史学家概括为“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这反映出东汉(       
A.分权降低行政效率B.国事与家事的兼管C.三公九卿制度瓦解D.行政中枢制度异变
2024-01-07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12月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据《后汉书》记载:“时灵帝政化衰缺,四方兵寇,焉以为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辄增暴乱”,所以朝廷将刺史改为州牧,由宗室或重臣担任,致其权重。据此不能得出,州牧的设置(     
A.主要原因是刺史权力过小B.客观上削弱了中央集权
C.设立目的是稳定社会秩序D.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灭亡
2024-01-07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高考实用性联考(二)历史试题
7 . 西汉皇后无谥号,皆以皇帝的谥号相称。东汉初期,阴太后死,汉明帝首次为阴太后定谥号为“光烈”,以表彰她的“恭俭”、“仁孝”、“矜慈”,从此,凡太后死,便根据其一生的德行为其立谥号。这一变化(     
A.推动德行成为选后主要标准B.反映了追谥准则渐趋完善
C.表明女性社会地位有所提高D.意在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8 . 在一定时期内,如果不考虑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非农产业的产量应当按照一个固定的“斜率”(即增速)增长(曲线1)。汉代以农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下,收入的增加速度应当与农业的投资回报率按照一个固定的“斜率”增长(曲线2)。这就决定了汉代社会的整体消费能力只能支撑A点以下阴影部分的非农产业产量(如图所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汉代(     

A.践行了重农抑商政策B.国家分裂势力加剧C.赋税制度进一步优化D.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东汉末年,学者仲长统在《昌言·理乱篇》中指出,当时的豪族“连栋数百,膏田满野”,且其“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至于“琦赂宝货”“马牛羊豕”等更是不计其数。这反映出东汉末年(     
A.抑商政策的加强B.存在地方割据的隐患
C.土地兼并的缓解D.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公元9年,王莽颁布诏令,明令天下所有土地更名为“王田”,实行土地国有,并不得私自买卖。一家有男丁八口,可受田一井(900亩);不足八口而土地超过一井的家庭,须将多出土地分给宗族邻里;原来没有土地者可以依制受田。如果有人敢于煽动人破坏法令,则将其流放。这一政策(     
A.顺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B.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
C.满足了各阶层土地需求D.体现了“托古改制”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