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汉光武帝于建武十五年颁布度田令“诏下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并亲自主持度田。他一改自己的“欲以柔道治天下”的方针,严惩那些敢于违抗诏书,“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的官员。这说明当时(     
A.豪强地主势力强大B.官员腐败现象严重
C.地方割据局面形成D.小农经济严重衰退
2023-12-2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名校联考(三重教育)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下面为考古学者在广西合浦黄泥岗东汉墓发现的“绿柱石、水晶混合串饰”。经鉴定,该串饰除9颗水晶、1颗玉髓外,其余均属海蓝宝石和绿柱石,其中绿柱石主要产自南亚,是当地流行的奢侈宝石。下列对该串饰解读正确的是(     

A.兼具一定的艺术和史学价值B.反映出东汉与南亚的商贸联系密切
C.印证了当时陆上丝路的繁荣D.表明丝路促进了区域文明相互交流
2023-12-19更新 | 2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在一定时期内,如果不考虑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非农产业的产量应当按照一个固定的“斜率”(即增速)增长(曲线1)。汉代以农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下,收入的增加速度应当与农业的投资回报率按照一个固定的“斜率”增长(曲线2)。这就决定了汉代社会的整体消费能力只能支撑A点以下阴影部分的非农产业产量(如图所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汉代(     

A.践行了重农抑商政策B.国家分裂势力加剧C.赋税制度进一步优化D.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文献通考·封建考》云:“至东都,始有未与国邑,赐美名之例……至明帝时,有四姓小侯,乃樊氏、郭氏、阴氏、马氏诸外戚子弟,以少年获封者。又肃宗赐东平王、苍列侯印十九枚,令王子年五岁以上能趋拜者,皆令带之。此二者,皆是未有土地,只佩印,受俸廪。”由此可知,东汉(     
A.国家治理体系日益成熟B.废除了郡国并行制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D.中枢机构权力分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代官修行政法典《唐六典》记载官制源流,其中有载“(东汉)光武亲总吏职,权归尚书,三公但受成事而已”。光武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削弱地方权力,强化中央集权B.重用儒家学者,提升儒学地位
C.制约宰相之权,加强君主专制D.强化监察制度,抑制地方豪强
2023-10-26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后汉书》中出现了许多诸如“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的话语,这在关于西汉历史的史料中是很少出现的。东汉时期的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中央和地方存在着尖锐的矛盾B.儒家思想在东汉地位显著提升
C.豪强势力影响了国家政权发展D.血缘宗族力量制约了专制皇权
2023-10-23更新 | 649次组卷 | 97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东汉光武帝虽仍以三公担任宰相,但"以吏事责三公", 加重尚书的职权,正式成立尚书台。尚书令”总领纪纲,无所不统”,三公仅为“备员”而已。此时的尚书台(  )
A.是三公的下属机构B.是对中朝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C.掌握了国家最高决策权力D.是秦朝三公九卿制的延续
2023-10-2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东汉豪强地主的田庄是一个有组织的生产单位,通常会兴修水利、制造推广新式农具、总结生产经验等;大量自耕农破产后亦会投奔田庄。这体现出(  )
A.政局动荡促进了田庄发展B.小农经济发展形势良好
C.田庄具有一定的进步性D.田庄成为中央集权的威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不少东汉的画像砖、画像石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住宅、楼阁、院落、粮仓、磨房、猪圈、马车和农夫等,还可以看到在住宅附近的大片稻田、山林、池塘、盐井、渠道,还有收获、舂米、酿酒、纺织等景象。这些画像砖、画像石(     
A.是庄园生产生活的反映B.标志着小农经济的形成
C.体现出薄葬习俗的变革D.反映了基层治理的成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后汉书·樊宏传》中记载:“(樊)重……世善农稼,好货殖……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又池鱼牧畜,有求必给。”该材料说明东汉时期(       
A.精耕细作农业不断发展B.土地兼并加剧阶级矛盾
C.地方豪强威胁君主权威D.田庄具有自给自足特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