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汉武帝时在长安设立太学(即大学),推行教化。董仲舒认为“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教化行而习俗美也”,设五经博士为教官,招收博士弟子,郡国乡邑也要办各级地方学校,把儒家《五经》列为教学内容。这说明,西汉政府
A.废除了贵族特权B.兼用儒法思想C.确立了儒学正统D.调整了选官标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超越突破是个文化哲学的概念。何为文化上的超越突破?它是描述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史上这样一个重大事件:众多的古文明在面临重大危机时大多数都先后灭亡了,只有为数不多的古文明对危机做出了杰出的文化创造,使文化脱离了当时的时空,具有了永恒的终极价值——即超越突破,从而使本文明延续至今,从此人类文明进入了新的纪元。根据这个概念,哲学家把人类在超越突破之前的文化叫古文化或古文明,之后的叫轴心文明。……大约在公元前800年到前200年这五六百年中,某些古文明发生了文化的突变(即超越突破),使得这几个古文明可以避免必定走向衰败、灭绝的劫数,而延续至今。……形成了文化超越突破的四种基本类型(见表),……四种超越突破造就了不同的传统社会基本形态和相应的演化模式。

离开此世

进入此世

依靠外部力量

希伯来宗教对一神的皈依(类型一)古希腊对理性认知的追求(类型三)

依靠自己修炼

印度宗教对解脱的追求(类型二)中国对道德价值的追求(类型四)

——摘自金观涛   刘青峰《中国思想史十讲》


从以上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结合所学文化史的知识,围绕“超越突破”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2-06-22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据《汉书·文翁传》记载,“景帝末,(文翁)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乃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官学弟子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据此可知
A.官学在促进蜀地文化进步上作用显著
B.蜀地因修官学成为汉朝文化中心
C.文翁的努力使蜀地文化超过齐鲁大地
D.文翁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
2022-06-17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清人赵翼曾感叹汉人“上书无忌讳”和“汉诏多惧词”,士人上书往往肆直无忌;而君主诏书中又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一类谦辞。士人规谏形式的政治批评,构成了制约皇权、调节政治的机制。这是基于
A.儒家学说被奉为治国理政指南B.黄老之学被推为元气恢复圭臬
C.法家理论被视作国运衰亡原因D.墨家学说被用作制约君权利器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使中国不同地区受外来文化影响的程度各不相同,但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总之,中国辽阔的疆域,复杂的地形,多样的气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统一性、延续性、独立性与保守性特征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换句话说没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国传统文化便不可能产生。

――摘编自刘婷《浅谈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特征形成”的影响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史书所载东汉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

姓名任职地

事迹

刘陵安成
(今属江西)
先时多虎,百姓患之,皆徙他县。陵之官,修德政,逾月,虎悉出界去,民皆还之。
法雄南郡
(今属湖北)
(郡)多虎狼之暴,前太守赏募张捕,反为所害者甚众。雄乃移书属县曰:“凡虎狼之在山林,犹人民之居城市。古者至化之世,猛兽不扰。皆由恩信宽泽,仁及飞(禽)走(兽)……其毁坏槛阱,不得妄捕山林。”是后虎害稍息,人以获安。
刘平全椒
(今属安徽)
县多虎为害,平到修政,选进儒良,黜贪残,视事三月,虎皆渡江而去。
童恢不其
(今属山东)
民尝为虎所害,乃设槛捕之,生获二虎。恢闻而出,咒虎曰:“天生万物,唯人为贵……汝若是杀人者,当垂头服罪;自知非者,当号呼称冤。”一虎低头闭目,状如震惧,即时杀之。其一视恢鸣吼,踊跃自奋,遂令放释。吏人为之歌颂。

——据《后汉书》等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6-09更新 | 10022次组卷 | 47卷引用: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历史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图为西汉某时期丞相出身的统计图。其变化反映出
A.重视教育,书院大量兴起B."推恩令"使白衣卿相迭出
C.儒学的政治影响力加强D.注重人才出身的察举制改革
2022-06-06更新 | 782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考前打靶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曾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罗图书,号召献书,设抄书之官,并允许人们进行研读。《汉书·艺文志》所载儒家以外诸子著作的数量如此之多,不能不说与汉武帝有很大的关系。充当田蚡副手的韩安国,便兼学韩非和杂家说。受到汉武帝净礼的汲黯,"学黄老之言"。给汉武帝出主意打击诸侯王的主父偃,"学长短纵横之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言"。他和赵人徐乐、齐人庄安,同为典型的杂家,同样上书言事,同时受到汉武帝召见并叹为相见恨晚,而主父偃还赢得同时任何儒者都梦想不及的恩宠。

——摘编自牛秋实《"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的形成及时人、后人之批判》

材料二 罢黜百家只能说是罢黜黄老之学取得了成功,关于历史观念的认识过程,某种先验的历史观念代替历史实际的做法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做法。说到底,汉武帝是政治家,而不是学者,他真正关心的是如何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最关心的并不是学术。

——摘编自朱维铮《儒术独尊的转折过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作者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理解。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争议现象的认识。
2022-06-0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为西汉时期中央太学博士弟子人数的变化情况统计图。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打破“学在官府”局面B.维护儒学正统地位
C.促进学术思想自由发展D.培养实用技术人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如图为汉代画像砖图“二桃杀三士”,齐景公与晏婴合谋,馈二桃于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三人,由他们“计功而食桃”。三人述说了各自的功绩,公孙接、田开疆听了古冶子的事迹,认为“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遂拔剑自刎。古冶子耻于自己的言行,自认不仁、不义,也拔剑自刎了。据此可知,该画像砖
A.反映出汉代思想文化多元化B.有利于推动儒学的社会教化
C.是研究秦汉历史的二手史料D.再现了齐国尚武的社会风貌
2022-06-05更新 | 1598次组卷 | 29卷引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市金陵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