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董仲舒虽强调“夷夏之辨”,但认为天下之人都是君主的臣民,夷狄也不例外;君主如要推行王道,天下一统,就必须将夷狄之民也纳入到统治范畴之内,并以仁爱之心对待夷狄。这一观点(     
A.迎合了当时政治统治的需要B.体现了以民为本的统治思想
C.削弱了地方诸侯的政治实力D.改变了先秦儒学的民族理论
2 .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D.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2021-10-21更新 | 317次组卷 | 19卷引用:福建省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新高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是汉代画像石《梁节姑姊》,它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注:梁节姑姊,战国时魏国妇人,因家中发生火灾,其进入火场本欲救兄弟之子却误救出自己的孩子,于是跳入火海以示其诚。)
A.妇女家庭地位低下B.雕塑水平的高超
C.宗法观念根深蒂固D.重义的价值取向
6 . 孔子“仁”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中,但直到唐代才跻身经书之列。“礼”的重要性早在汉代就被认识了,汉初的贾谊提出引礼入法,董仲舒“三纲”学说成为国家立法的最高原则。材料说明
A.“仁”的思想一直不被统治者所重视
B.“礼”的思想成为汉朝立法最高原则
C.孔子思想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产物
D.儒家思想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7 . 如图是汉武帝时期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和发行的五铢钱。汉武帝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的最终目的是
A.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
B.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
C.增加百姓的经济收入
D.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8 . “无为”与“有为”
材料一 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然在平民政府创建的过程中,欲屡次有“封建”思想之复活。……平民政府的……思想则为“无为而治”,“无为”之实则为“因循”。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问题:
(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无为’之实则为‘因循’”的说法?
(2)汉初七十余年的“无为”给汉武帝留下怎样的历史遗产?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汉武帝的“有为”?
2016-12-12更新 | 1239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