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像砖、画像石是贵族官僚营建墓室的装饰品,西汉中期到东汉晚期是画像砖的繁荣期。画像砖、画像石分布的地区很广。从现已发掘的情况看,以黄河下游为中心,北到北京,南到云南,东到山东,西到四川雅安。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出土汉画像砖、画像石有数万之巨。画像砖、画像石画面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表现墓主身份和经历的车骑出行、属吏、谒见、幕府、尊贤敬老、讲学传经等;墓主庄园、手工作坊的劳动景况;墓主日常生活方面等;表现当时社会生活和民俗的场景,表现商业集市活动的情况。其它还有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祥瑞事物等。

汉代广泛使用铁制工具.创造并推广了“耦犁”,使粮食亩产成倍增长。可是在史籍上关于“耦犁”的记载只有“二牛三人”四字。陕西米脂东汉画像石“牛耕图”中,再现了这种二牛抬杠式的耕作方法,使今人对“耦犁”一目了然。

——摘编自《论汉代画像砖(石)文献的史料价值》等

材料二   汉代农耕画像石的生产呈现出地域化的特点,每个地区的农耕图像又具有模式化的生产特点,这种模式化主要体现在画像石农耕题材“母本”的相同,农耕图所依附的建筑构件载体相同。相比于鲁、苏两地,陕北出土的汉画像农耕图模式化特征最为明显。……汉画像农耕图无意于展现汉代农耕、纺织技术,更谈不上传播汉代农耕、纺织等生产技术,而是画像石生产者(主要代替孝子)通过一系列象征性、符号化的农耕、纺织图像,来满足逝者在彼世的衣食需求,从而达到所谓的孝道,并祈求子孙后代能够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摘编自解树明《汉代农耕画像石模式化生产与意义表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画像砖、画像石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汉代画像砖、画像石作为史料的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下图是江苏省铜山县洪楼汉墓出土的画像石(部分)。画像石的上层为迎宾人物图,下层右侧刻墓主人及其家人坐在殿堂上观赏杂耍,左侧屋内有几个妇女正在编织劳作。画像石上不仅人物众多,形象准确,而且表情动态、身体姿势也各有特点。据此判断,以上史料能够用于佐证(     

A.庄园生活的丰富B.社会矛盾的激化C.科技成就的突出D.政治危机的到来
2024-04-18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024高三下·浙江·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永元元年秋七月,国舅、车骑将军窦宪,述职巡视,出兵朔方。军校们像雄鹰般威武,将士们似龙虎般勇猛,这就是天子的王师。六军俱备,及南单于、东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等人,猛骑三万。战车疾驰,兵车四奔,辎重满路,一万三千多辆。……越过“涿邪山”,跨过“安侯河”,登燕然山。践踏冒顿的部落,焚烧老上的龙庭。上以泄高帝、文帝的宿愤,光耀祖宗的神灵;下以稳固后代,拓宽疆域,振扬大汉的声威。

——摘编自班固《燕然山铭》石刻译文

从史料载体的角度,写出材料中《燕然山铭》石刻的史料类别,指出其记载的历史事件。根据材料,概括“天子的王师”能“践踏冒顿的部落,焚烧老上的龙庭”的原因。
2024-04-15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2 中国古代史 非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浙江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东汉明帝评价《史记·秦始皇本纪》赞语说:“司马迁……微文刺讥,贬损当世,非谊士也。司马相如……至于疾病而遗忠,主上求取其书,竟得颂述功德,言封禅事,忠臣效也。”这说明(     
A.时代变迁决定价值判断B.皇权强化导致思想专制
C.治国理念影响人物评价D.思想变革改变史学体例
2024-01-30更新 | 12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面为考古学者在广西合浦黄泥岗东汉墓发现的“绿柱石、水晶混合串饰”。经鉴定,该串饰除9颗水晶、1颗玉髓外,其余均属海蓝宝石和绿柱石,其中绿柱石主要产自南亚,是当地流行的奢侈宝石。下列对该串饰解读正确的是(     

A.兼具一定的艺术和史学价值B.反映出东汉与南亚的商贸联系密切
C.印证了当时陆上丝路的繁荣D.表明丝路促进了区域文明相互交流
2023-12-19更新 | 24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