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西晋初年,为了利用宗室拱卫皇权,分封了许多同姓王;设置辖区广大的都督区,由同姓王担任都督,掌握军队,镇守地方,称“宗王出镇”。这些措施的影响是(     
A.阻碍郡县制的推行B.有利于民族的交融
C.造成了剧烈的战乱D.维系了西晋的统治
2 .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均将实现统一大业作为立国目标。南北朝时期,北朝认为它就是中国,南朝是从自己分裂出去的一部分。南朝也认为自己是中国,北朝应属它所有。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B.儒佛道之间交汇融通
C.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地区D.大一统观念深入人心
2022-05-30更新 | 2523次组卷 | 27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下图是采桑坞壁图,作于十六国时期,发现于甘肃酒泉。四面有高墙,前后有门,门上有楼,以便眺望。坞壁外养鸡植桑。当时北方一度坞壁林立。出现这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西晋亡后长期战乱的影响B.察举制导致世家大族形成
C.农耕经济传播到河西走廊D.匈奴人大量南迁从事农耕
2020-08-09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尖子生素质展示历史试题
4 . 著名学者易中天在其《中华史卷十二:南朝,北朝》中指出:“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南北朝的历史意义,我认为那就是:原来有的没了,原来没的有了。什么没了?五胡。什么有了?南北。”这说明
A.汉民族对少数民族的单向融合导致五胡的消失B.南北分野对中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C.国家分裂严重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D.民族融合是导致民族消失的根源
2018-01-09更新 | 1050次组卷 | 19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5 . 研究性学习题目。
材料一、历史上有名的“三顾茅庐”,语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陈寿,指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原文是“凡三往,乃见”。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百度百科“三顾茅庐”解释
材料二、“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诸葛亮《出师表》
材料三、三国时魏国人鱼豢著的《魏略》和西晋司马彪的《九州春秋》都写道“亮乃北行见备”,即是诸葛亮主动去找的刘备。
——《 “三顾茅庐”真的存在吗?》
(1)对于三顾茅庐的真实性,历史上一直有争议,根据以上材料你持什么意见?为什么?
材料四、史学理论家刘知几称史家有三长:史才、史学、史识,章实斋又加一史德,并称之为史家四长。所谓史学,是指史家所掌握的史料;所谓史才,是指对史料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所谓史识,则是指对历史事件之间关系以及历史发展方向的认识;所谓史德,则是指历史学家们的职业道德,简而言之,就是要求能够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
(2)在对上面第一问的分析中,你使用了“史学四长”中的哪一个?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