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据《魏书》记载,北魏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都曾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至孝文帝时,出于对黄帝的尊崇,改姓元氏。北魏统治者此举的目的是
A.推动民族交融B.巩固自身统治
C.结束分裂局面D.加速封建化进程
2021-02-05更新 | 974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是西晋鲜卑墓出土的金饰“鹿首步摇冠”。据考证,流行于汉族地区的步摇头饰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鲜卑文化中自成体、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A.胡汉民族交融得到发展B.内迁民族都乐于接受汉文化
C.鲜卑游牧文化特色鲜明D.鲜卑文化影响了饰品的风格
4 .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的繁荣景象后,感慨地说道,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这实质上说明
A.北魏迁都与否不影响中原经济发展B.北民南迁使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C.孝文帝改革大大促进了民族间融合D.汉文化在中原地区得到了全面发展
5 . 中国北方是汉族传统的居住地,因此在十六国和北朝时期民族冲突的结果是民族交融,而民族交融又以各少数民族汉化为主流。这种主流的出现前提是
A.国家统一的实现B.君主专制的加强
C.边疆经济的发展D.汉文化的先进性
6 . 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庶,人物殷阜。”此段文字反映了
A.隋朝时洛阳商业盛极一时B.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恢复
C.门阀世族在中原得到发展D.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促进繁荣
2020-12-19更新 | 604次组卷 | 42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史臣曰:“有魏始基代、朔,廓平南夏,辟壤经世,咸以威武为业,文教之事,所未遑也。高祖……钦明稽古,协御天人,帝王制作,朝野轨度,斟酌用舍,焕乎其有文章,海内生民咸受耳目之赐。

——《魏书·高祖记》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2020-11-24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洛阳伽蓝记》成书于6世纪。书中对北魏洛阳城的佛寺及与之有关的名人铁事、奇谈异闻都有详细记载。其中说道:“自晋宋以来,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材料主要反映了:
A.国家统一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B.北魏学习汉文化促进了社会繁荣
C.北朝经济发展吸引南方士族北迁D.魏晋时期的战乱没有波及洛阳城
9 . 孝文帝禁止穿鲜卑服,要求鲜卑人穿汉人衣服。后来又规定改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孝文帝放弃鲜卑族传统的游牧生活,推行均田制,采用汉族农耕经济。这反映孝文帝(  )
A.数典忘祖B.脱离实际刚愎自用
C.推行封建化D.实行“蕃汉分治”
2020-10-24更新 | 425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下面为中国古代某政权迁都路线图。这次迁都旨在
A.接受汉民族的先进文化B.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
C.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D.加快匈奴的封建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