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汉化改革后,六镇鲜卑职业军人以前仕宦的特权被取消,逐步沦落为镇户、府户,身份低下。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加剧了未汉化的鲜卑军人与已汉化的宫廷子弟之间的矛盾,积聚的不满最终引发了六镇之乱,导致北魏的分裂和灭亡。这说明(     
A.汉族文化不利于北魏发展B.改革要与自身实际相适应
C.孝文帝改革阻碍社会进步D.改革者须有不畏权贵精神
2024-04-07更新 | 106次组卷 | 45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21-2022学年高二(普职融通部)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B.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D.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2024-01-09更新 | 103次组卷 | 122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北魏孝文帝迁都中原后,亲自祭祀孔庙;依汉律制定礼乐刑罚;令文武百官说汉语、穿汉服;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其中皇族拓跋氏改姓元氏。这一系列措施(     
A.增强了鲜卑族的凝聚力B.结束了南北分裂割据局面
C.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2023-11-2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南北朝时期,南朝官员陈庆之(484—539)最初认为:“魏朝甚胜,尤曰五胡,正朔相承,当在江左。”但他出使北魏目睹洛阳风貌后却感慨道:“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股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这一变化表明(     
A.北魏政权更选频繁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南北文化隔阂增大D.北魏改革成效显著
2023-10-15更新 | 502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十六国时期,大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自称“大禹之后”,北魏建立者鲜卑拓跋氏自称“轩辕之苗裔”,建立北周的鲜卑宇文氏则称“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他们此举的用意是(     

A.学习汉晋王朝的制度文明B.追求民族政权的合法正统
C.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D.打破夷夏之辨的思想壁垒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在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时说,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国家颓势,并为隋唐王朝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找到了历史出口。该评价说明孝文帝改革(     
A.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B.实现了北魏政权的长治久安
C.为民族政策的推行创造了条件D.导致了门阀士族制度的消亡
2023-09-09更新 | 752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石棺床是流行于粟特、鲜卑、柔然等族的葬具。2022年,洛阳朱仓村一组北魏末年至东魏时期的墓葬中出土2套围屏石棺床,围屏之上以浅浮雕刻绘“郭巨埋儿”“彩衣娱亲”“孝孙原榖”“伯俞泣杖”等二十四孝故事。这反映出(       
A.南北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B.北朝儒学实现了复兴重振
C.少数民族对汉文化的认同D.开放包容的对外交流心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学者阎步克说:“北方少数民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出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这说明孝文帝改革(       
A.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B.建立了大一统国家
C.促进了士族制度的发展完善D.调和了各民族矛盾
2023-07-19更新 | 1002次组卷 | 36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在中国古都的名单里,洛阳是不可忽视的存在,多个王朝曾建都于此。下列王朝中,曾建都于洛阳的有(     
A.西汉B.北魏C.东晋D.北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北魏孝文帝下均田诏(公元485年下诏)之前四年,北魏政府已有整顿户籍的命令。实施均田制之次年,北魏政府在地方基层设置三长制,即五家设一邻长,二十五家设一里长,一百二十五家设一党长,皆取“乡人之强谨者”为之。然后由“三长”制造户籍册,“隐口漏丁”,一一附实。据此可知,孝文帝设三长制造户籍册的根本目的在于(     
A.掌握人口变动,以便征发赋役B.促进胡汉交融,缓和民族矛盾
C.建立北魏政权,重新统一北方D.加强基层管理,主导社会救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