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指出,“五胡(匈奴、羯、氐、羌、鲜卑)乱华”是一个贬义词,“五胡”是牧人,不是野蛮人,他们带来的有战乱,但也有北方民族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该学者的观点(     
A.意在强调少数民族比汉族更为先进B.侧重于分析华夏观念形成的背景
C.辩证地认识了少数民族内迁的影响D.说明了民族交融趋势加强的动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英雄,乃如刘劭所言:“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主儁谓刘表曰:“曹公,天下之雄也,必能兴霸道,继桓、文之功者也。”184年,黄巾大起义,各大军阀趁机打劫,个个窥机夺权篡位,董卓、袁绍等大军阀都想称帝,但曹操只做丞相,辅佐汉帝。曹操把屯田分军屯和民屯两种,都采用军事编制组织农耕,都为供应军粮而兴办。曹操强调:“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耶?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早在汉代末年,曹、孙、刘三大政治集团形成的时候,曹操已被斥为汉贼。周瑜谓:“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刘备在给汉献帝的奏章中称:“董卓首难,荡覆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衡。”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孙、刘政治集团所极力攻击的。

——摘编李思达《曹操形象演变》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曹操在当时为人称道和攻击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对曹操作出评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家训

——节选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唐·刘禹锡《名子说》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候余易哉。
宋·刘清史《戒子通录》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宋·包拯《包拯集》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莹之中。
清·张英《恒产琐言》人家富贵两字,暂时之荣宠耳。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读两字。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中国古代家训思想的内容(不得照抄原文)。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古代家训思想形成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