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9 道试题
1 . 北魏接受了汉人筑城防御的观念和方法。在面对柔然袭击边境时,北魏一个鲜卑出身的将领源怀认为“用夏制夷,莫如城郭”,建议筑城置戍以防守边境。这说明当时(     
A.南方政权林立B.统一条件成熟C.民族交融加深D.经济得到恢复
2 . 下表是有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史籍记载,孝文帝推行这些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文献

出处

(太和)十有八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语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高帝纪下》

九月庚年,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魏书·高帝纪下》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亢也,宜改姓元氏。

《资治通鉴》

A.削弱鲜卑旧贵族的势力B.效仿中原衣冠制度
C.加速本民族封建化进程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3 . 东晋推行一种君主与臣子共同治理天下的形式,当时,晋元帝司马睿登基之时,百官陪列,命王导御床共坐。这说明(     
A.君主的权力被制衡B.门阀势力显赫
C.士族与皇权的冲突D.地方豪强割据
4 . 随着军事进展和空间扩张,在政治隔绝数十年之后,东晋士人重新目睹或获闻巴蜀、关中、洛阳及黄河下游地区等华夏旧土的现状,这激发了东晋士人重新“发现”故国风土的意识。这种意识(     
A.得益于世家大族的倡导B.体现了南方政治文化的优势
C.加速了东晋统一的进程D.有利于提升东晋政治凝聚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B.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D.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2024-01-09更新 | 112次组卷 | 122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汉国(前赵),因当年刘邦曾以公主“妻冒顿”,因此匈奴成了“汉氏之甥”;鲜卑人建前燕后燕、南燕西燕,自认“其先有熊氏之苗裔”,“有熊氏”则是皇帝部落的称谓;羌人姚苌建立大秦政权,称“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为羌酋”。这反映了(       
A.边疆少数民族内迁B.华夏族群的认同
C.民族矛盾得到缓和D.少数民族封建化
2023-12-2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魏晋时期(公元220—420年),在两汉时期农业高度繁荣的关中地区出现了“百姓不专农殖,乃无车牛”的情况。黄河下游地区,农业生产也遭到极大破坏,生产凋敝,田地荒芜。地处边疆的河套平原、河西走廊等重要农业区,大部分都成为游牧区。这反映出(       
A.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B.统治者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C.区域经济差异性较明显D.游牧文明具有强大的活力
8 . 据《魏书·高祖纪下》记载:“(文帝)太和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这一措施(     
A.推动了民族交融B.消除了阶级矛盾C.恢复了生产发展D.实现了北方统一
2023-12-22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9 . 陈寅恪先生指出,“全部北朝史中凡关于胡汉之问题,实一胡化汉化之问题,而非胡种汉种之问题。当时之所谓胡人汉人,大抵以胡化汉化而不以胡种汉种为分别,即文化之关系较重而种族之关系较轻”。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实质是(     
A.文化的碰撞与交流B.少数民族封建化加速
C.华夏认同氛围浓厚D.国家统一趋势已显现
10 . 永嘉之乱以后,北方陷入了长期的战乱,大量北方世家大族迁徙到了南方,历史上称为“衣冠南渡”。许多南迁成功的百姓,大多数都是以世家大族为首领。当时拉拢士族的一个政策就是设立侨州、侨郡,并对南迁的百姓免除赋役。这一政策(     
A.不利于东晋政权的稳固B.有利于缓和南方地区的人地矛盾
C.加速了赋役制度的瓦解D.体现了对士族身份的认同和优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