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面三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国家统一B.政权更迭C.民族交融D.北人南迁
2023-01-30更新 | 209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高三下学期2月质量检测(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2 . 据统计,曹魏时期的录尚书事、中书监、中书令等八种职官,任职者约114 人,所谓士族只有司马氏兄弟二人,裴秀、陈泰和荀凯等5 人,寥寥无几;而至西晋,上述八种最高职官,任职者约 173 人,其中士族 83 人,宗王外戚 33 人,两项合计已经超过总任职人数的67%。这一变化表明(     
A.西晋王朝统治腐朽B.官员治理能力堪忧C.士族势力日益壮大D.宗王外戚左右朝政
2023-01-15更新 | 247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北魏建立者鲜卑拓跋氏自称“轩辕之苗裔”,建立北周的鲜卑宇文氏则称“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少数民族统治者此举意在(     
A.提高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B.改变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
C.强调自身政权的正统地位D.实现与汉族间的平等地位
4 . 《王俭论》中写道:“自晋以阀阅用人,王、谢二氏,最为望族。”其中“阀”“阅”原指东晋时期世家大族在家门两侧竖立的柱子名称,专门用来悬挂朝廷授予的表彰。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平民重视家族荣誉B.士族的政治影响力较大
C.建筑技术蓬勃发展D.士族与皇权的冲突激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北大历史系教授闫步克在评价某一改革时说:“北方少数民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下列说法符合该改革的表述是(     
A.使官制化运动重新走向振兴B.调和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C.为隋唐衰世的出现奠定基础D.促进了士族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魏晋以来,入居中原的少数民族上层已具有相当高的汉文化修养。内迁较早的匈奴贵族如刘渊、刘宜等莫不综览经史、著诗文、工书草。胡服在中原流行,推动中国传统服饰由“上衣下裳制”向“上衣下裤制”转变。另外,以肉食、奶酩等为特征的北方游牧民族的饮食, 也为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增添了新内容。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文化交融的主要特点是(     
A.同源共祖的意识初步确立B.家国一体的观念得到认同
C.中外文化交流的规模空前D.文化交流具有双向性特征
22-23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下图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示意图,序号与政权对应正确的是(     
A.①——西晋B.②——前秦C.③——唐D.④——后汉
8 . 孝文帝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宜改姓元氏 …… ”,故皇族拓跋氏改姓元。孝文帝改姓氏的措施(     
A.传播了佛教文化B.促进了经济发展
C.推动了华夏认同D.加剧了民族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规定“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返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孝文帝的此项改革措施(     
A.解决了平城粮食供应困难问题B.缓解了洛阳地区的社会矛盾
C.有利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D.防止了北方少数民族的骚扰
10 . 据史书记载,魏晋时期,晋朝将领魏浚在洛阳失陷后,屯于洛北石梁坞,归附者甚众;江州刺史郭默在永嘉之乱后,率遗众自任坞主,流民依附者甚众;平阳县侯李矩在刘渊进攻平阳时,被乡人推为坞主,东屯荥阳,远近多附之。这可以说明当时(     
A.庄园经济兴起恰逢其时B.豪强势力趁乱拥兵自立
C.北方战乱明显多于南方D.流民增多危及社会稳定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