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4 道试题
1 . 两晋以后,随着人们的持续南徙,桑蚕业也随之南移,桑蚕业的从业人员带去先进的纺织技术,更促进了丝织业的发展。南朝专门设有少府,执掌织染。当时的社会风气浮夸,对衣服料子的追求也很高。以上材料反映该时期(     
A.贵族生活奢靡B.人口流动频繁C.北方战乱严重D.江南经济开发
2 . 墓志是坟墓内或坟墓上的碑文,主要记述死者姓名、卒年和生平事迹。据可考北魏墓志分析发现以洛阳邙山为中心的丧葬区划,取代了以平城为中心的丧葬区划。由此可知孝文帝改革(     
A.彻底割裂了与旧都平城的联系B.缓解了中原地区的社会矛盾
C.有利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D.实现了北魏政权的完全汉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族在形成、发展过程中融汇了大量少数民族成分。史家胡三省说:“呜呼!自隋以后,名称扬于时者,代北之子孙十居六七矣。氏族之辨,果何益哉!”下列史事与材料观点不一致的是(       
A.西晋琅琊王司马睿重建晋朝B.北魏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
C.李唐皇室与鲜卑独孤氏联姻D.诗人白居易为西域族人后裔
4 .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中说:“中国处于单一政权的统治之下是常态……南北朝都不代表‘常态’……中国历史的连续性是举世无双的,但‘连续性’并不是说一成不变,它是一个动态进程,是在各种波动和‘变态’中体现出来。”魏晋南北朝历史的“变态”主要表现在(       
A.门阀政治强化专制皇权B.社会分裂动荡,政权更迭频繁
C.少数民族开始袭扰中原D.佛道盛行,儒学失去主流地位
2023-12-05更新 | 17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史书载:“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迁治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据此判断,该诏书应出自于(       
A.东汉光武帝B.晋武帝C.北魏孝文帝D.隋炀帝
2023-12-05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盐城一中、射阳中学、滨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不同时期的文献对江南地区的描述出入较大,究其原因是(       

时间

文献

有关南方社会状况的描述

西汉《史记·货殖列传》“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
南朝《宋书》“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A.两位作者所处阶级立场不同B.文献资料的记载都无法考证
C.成书时间江南实际情况不同D.文献史料不如考古实物真实
7 . 南朝时期各地农业经济普遍发展,荆州“田土肥美”,地跨“南楚之富”。侨雍州(襄阳地区)“田土肥良,桑梓野泽,处处而有”。益州一直号称“天府”,南朝时仍是“土境丰富”。交州一年二熟,“恒为丰国”。促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有(     
A.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传入B.玉米、甘薯推广种植
C.曲辕犁在江南地区的推广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8 . 南朝时期,“荆城跨有南楚之富裕,扬州拥有全吴之丰饶,鱼盐杞梓的收益,可以滋养四面八方,丝绵布帛之丰茂,可以供天下百姓穿戴”。这反映当时(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南方经济得到开发
C.南方民族隔阂消弭D.分裂割据局面结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率先举起反晋大旗的匈奴贵族刘渊,自称汉朝皇室的后裔,其建立的政权也以“汉”为国号。此后建立的诸多少数民族政权也多为谁是正统而激烈争执,一些臣僚甚至以东晋为“华夏正朔所在”为由劝谏君主慎重考虑南征行动。这说明当时(     
A.民族交融基本完成B.国家统一趋势初显
C.民族之间征战频繁D.华夏认同氛围浓厚
10 . 魏晋时期,麦、菽等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使江南地区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双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长江流域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也日益提高。这说明(     
A.南方经济超越北方B.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C.北方经济日趋衰落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2023-12-0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响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必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