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1 道试题
1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拓跋鲜卑入主中原后,其民族意识开始觉醒,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其民族优越感与自卑感的并存上。在这种愈识的驱使下,魏孝文帝借助中央集权的强制力,相继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旨在以“中夏正统”自居。
——赵向群、侯文昌《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与拓跋民族精神的丧失》
材料二 在北魏前期,由于民族本位意识……汉化处于不自觉的状态。……北魏孝文帝以其非凡的勇气、魄力,矢志不渝地推进鲜卑族的全面汉化改革,将北魏汉化运动推向高潮。他的一系列汉化举措,使得鲜卑上层与汉族上层融为一体,使鲜卑族的主体部分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孝文帝在文化上汇通南北,大量汲取南朝文化,不仅补充了北朝文化的缺失更有助于消除南北朝歧见。
——胡阿祥《魏晋南北朝时十五讲》
材料三 (孝文帝)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清•赵翼《甘二史札记》卷十四《魏孝文迁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的有利条件和主要目的。
(2)据材料二分析孝文帝汉化措施的特点。
(3)材料二、三两位作者对孝文帝改革有何不同评价?指出导致评价不同的因素有哪些?
2 . 改革、变法会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其慈子耆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汉】贾谊《治安策》

材料二   拓跋宏,这位非常类似二十世纪凯末尔的君王,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地全部接受。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1)据材料一分析,商鞅变法导致社会风气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与商鞅推行的哪些改革措施有关?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孝文帝“全部接受”汉文化的实质是什么?
(3)据上述材料,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移风易俗”,分别指出这两次“移风易俗”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移风易俗”的认识。
3 . 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2016-11-27更新 | 3716次组卷 | 88卷引用: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2.秦汉隋唐
4 . 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文帝,孝武帝,孝明帝等。这充分反映出
A.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B.鲜卑族具有尊宗敬祖的优秀传统
C.北魏统治者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
D.只有讲求孝道才能巩固封建统治
2016-11-27更新 | 363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宿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4月调研历史试题(奥赛部)
5 . 孝文帝是中国著名的改革家,其改革措施多次被后人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祖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兴。今欲断北语,从正音。年三十以下,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
——《魏书·献文六王传·咸阳王禧传》
材料二     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提出:“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孝文帝改革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推行策略如何?
(2)概括材料二中赵翼的观点。你如何理解赵翼这一观点?
6 . 北魏孝文帝不仅娶汉族士族地主的女儿为妻,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汉族大地主范阳卢氏家族。他这样做的基本出发点在于
A.缓和民族矛盾
B.密切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的联系
C.平息阶级矛盾
D.加快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汉化步伐
2016-11-27更新 | 595次组卷 | 33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陈寅恪先生指出:“从北魏前期崔浩与鲜卑贵族的冲突来看,似乎汉化与鲜卑不能相容。因此,孝文帝推行汉化,目光落到了如何使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合而为一,不仅使鲜卑贵族有政治地位,而且使鲜卑贵族有社会地位。”材料反映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本民族本阶级的利益B.促进民族融合
C.提高鲜卑族的地位D.推动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2016-11-27更新 | 490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金湖中学、涟水中学等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为人君,患于不均,不能推诚御物。苟能均诚,胡越之人亦可亲如兄弟。
——《魏书·高祖纪》
材料二 高祖曰:朕昨入城,见车上妇人冠帽而著小襦袄者,若为如此,尚书何为不察?澄曰:著犹少于不著者。高祖曰:深可怪也!任城意欲令全著乎?
——《魏书·任城王元澄传》
材料三 魏孝文帝的厉行改革,读史的人都说他是失策。这种观察,也是谬误了的。议论他的人,不过说他是:从此以后就同化于汉族,失掉本来雄武的特质。然而不如此,难道想永远凭籍武力和汉族相持么?……总而言之,以塞外游牧的民族,侵入中国,其结果和汉族同化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
——吕思勉《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为改变“不均”推行的经济措施及其政治目的。
(2)材料二中孝文帝为何批评元澄?这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的作者是如何评价孝文帝改革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9 . 北魏前期,吏治混乱,各级官吏贪污现象相当严重,北魏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为此,北魏孝文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迁都洛阳,削弱保守势力
B.定期考核,依照政绩提拔官吏
C.限制“恩荫”,防止权贵垄断
D.发放俸禄,并由国家统一筹集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10 . 下列与曹操统一北方无关的一项内容是(        
A.网罗人才B.赤壁之战
C.兴办屯田D.“挟天子以令诸侯”
2016-11-27更新 | 22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新高考江苏历史高考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