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B.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D.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2024-01-09更新 | 111次组卷 | 122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湖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专项选择题(二)
2 .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     
A.废分封行县制B.实行盐铁专营C.废旧俗兴汉化D.“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2023-11-20更新 | 8次组卷 | 56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胡饼深受南北方人们喜爱,王羲之曾“坦腹东床吃胡饼”,晋朝王长文“于成都市中蹲踞吃胡饼”。这反映出这一时期(     
A.政府鼓励商业发展B.民族交融加强
C.南北方人饮食习惯相同D.对外交流频繁
4 . 迁都洛阳后,孝文帝为其五个弟弟分别指婚迎娶陇西李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等高门之女,同时他还要求“王国合人,应取八族及清修之门”。该做法(     
A.促进了南北统一B.推动了民族交融
C.瓦解了士族阶层D.促进了经济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统一帝国形成后,民族认同意识进一步增强。司马迁在《史记》中,以黄帝为华夏第一帝,将“五方”之民,将秦、楚、越,以及中国四边的匈奴族、南越族、东越族、西南夷等的祖先一同纳入华夏同祖共源的世系中去,成为古代中国人“同源同祖”的渊源,由此构建了由五帝三王起始的中国五千年的政治与民族、文明的历史。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材料二  经历孝文帝融合和后来的发展,百多万鲜卑包括北方各族移民迁移到中原和洛阳,并最终融入了汉族之中,成为汉族的一部分,为汉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而鲜卑民族也在一个新的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在吸收了鲜卑各族文化后,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远远超越了南方的汉族文化,民族融合波澜壮阔,南北文化相互碰撞。

——焦兴青《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启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在民族认同方面的贡献及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为推动“民族融合”的举措及影响。
6 . 北魏孝文帝在迁都洛阳后“定族姓”,确认汉人士族的法律地位,规定鲜卑中的穆、陆、贺等八姓同汉族中的崔、卢、李、郑四姓门第相当,只任清职,其余按照三世官爵列入不同的门第等级。其“定族姓”的做法(     
A.加剧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B.加速了北魏统一北方的步伐
C.进一步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D.有效遏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北魏前期的云冈石窟佛像造型具有典型的胡人特征,后期的龙门石窟佛像造型具有中原文化特征。这种变化反映了北魏(     
A.统治区域扩大B.佛教影响削弱C.民族交融加强D.对外交流频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南方汉人认为北方“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到北魏后期却不得不承认“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材料旨在强调(     
A.鲜卑族被汉族同化B.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C.孝文帝改革的影响D.北方战乱社会动荡
2022-08-18更新 | 1089次组卷 | 37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观点一孝文帝只追求与汉文化相吻合,而忘掉了自己国家政权存在的基础,它对于中国历史进程宏观而言,无论怎样肯定都不为过。但对于北魏王朝、拓跋鲜卑前途命运而言,则怎样贬斥之也合情合理。

——周建江《太和十五年·北魏政治文化变革研究》

观点二拓跋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自觉的、坚定的比较彻底地推行汉化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他的以封建化为实质的汉化,是一种使少数民族文明化的进步的历史运动。

——摘编自景有泉《近年来北魏孝文帝改革研究综述》


(1)分别归纳两则材料的作者对孝文帝汉化政策的评价。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为“追求与汉化吻合”采取了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在进行评价历史事件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和方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历史学家傅乐成在其主编的《中国通史》中认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少数民族南下建国于中原后的行政组织、礼仪、法律等,多出自汉人的设计,但实际上是双方“文化采借”的结果。作者意在说明
A.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作用
C.不同民族间文化优势互补D.少数民族完成封建化进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