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北齐史学家魏收所作《魏书》记载称东晋是“僭晋”,表明北魏才是正统皇朝;称宋、齐、梁为“岛夷”,把它们视为“自拟王者”的地方势力,从政治上明确表明北魏是正统皇朝的继承者。这种表述(     
A.深受佛道思想的影响B.体现了南北方的文化差异
C.推动了北方民族交融D.反映了当时政权更迭频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遥领制度,是指对不入版图之地,设刺史、郡守以辖之,主要集中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晋政府对于沦陷区域的诸多州郡县,仍然任命官员以遥领,并不在意有无固定人口。这说明
A.制度创新加强中央集权B.冗官泛滥削弱统治力量
C.分裂时期暗含统一因素D.郡县制度符合时代潮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西汉以来州举秀才、郡察孝廉,照例为本州郡人,无须标明其地。这种情况在东汉后期开始出现例外,而且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异地(户籍不在本州郡)察举、异地求举则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门阀士族垄断政治权力B.监察体制强化回避本籍
C.人口出现大规模的流动D.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弱化
2022-05-23更新 | 1220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西晋时期,“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后,大批人口从中原地区外迁,公元296年,齐万年之乱后,一股经汉中抵蜀地,另一股经汉水至淮河一带,后为石勒所收。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
A.呈现由政府组织的特点B.呈现由北向南的趋势
C.造成中原人口大量锐减D.开启了经济重心转移
2022-05-19更新 | 459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2023届高考第三轮冲刺复习卷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汉末到魏晋的名士好“清谈”,但“清谈”的内容却又分两期,前期“清谈”的内容为政治上的实际问题,后期“清谈”内容多为空洞抽象的“玄学”。“清谈”内容的变化反映出
A.士人群体走向衰落B.士族政治逐渐确立
C.政治斗争日趋激烈D.儒家正统地位动摇
6 . 据《魏书·裴植传》记载,北魏官员裴植一家,父母双亲尚在人世而兄弟已经分家,而且子女的财产和父母严格分开。《魏书》对此评论说,“一门数灶,盖染江南之俗也”。据此可知
A.江南财产私有观念更强B.宗法制度开始崩溃
C.北方风俗深受南方影响D.门阀政治逐渐衰落
2022-05-14更新 | 548次组卷 | 14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甘肃高介县博物馆里面陈列着魏晋壁画《角抵图》(下图所示):又称为“角抵戏”。角抵戏是汉代时盛行的种包含多种艺术形式的娱乐性较强的综合艺术,东汉时将其列人百戏。从图中人物的装束和发饰等相貌特征来看,其皆属魏晋时期寓居河西的粟特人。这可用来说明魏晋时期:
A.河西走廊文化的繁荣B.民族交融的发展状况
C.体育娱乐活动成为时尚D.北方少数民族崇尚武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魏晋时期,建立后赵的羯、前秦的氐、后秦的羌对汉文化热情高涨,前秦皇帝苻坚甚至堪称汉学家,曾经不无自得地说:“朕一月而三临太学,周公和孔子的传统总算不会在朕这里中断。”这有利于
A.提高少数民族文化水平B.国家教育水平的进步
C.降低佛道思想的影响力D.传统主流文化的延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据《宋书》记载:南朝宋时期,路太后(孝武帝母)的侄孙路琼之去拜访中书令王僧达,被其讥笑祖上是王家的车夫。路太后震怒、请求孝武帝惩处。孝武帝回道:“琼之年少、自不宜轻造诣(拜访)。王僧达贵公子,岂可以此事加罪!”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A.门阀士族势力较为强大B.君主的权力受到削弱
C.庶族地主力量不断增长D.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
2022-05-02更新 | 952次组卷 | 13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南朝时,朝廷中的制局小司、外监、舍人等品级较低的官员虽多为寒门却往往被委以将相之权,而原有的将相之职并未废弃且多由士族担任。琅琊王氏出身的太尉王俭感叹自己“虽有大位”但权力却不及舍人。这反映出
A.士族丧失政治特权B.南朝政制混乱失序
C.君主专制有所加强D.三省制度框架建立
2022-04-30更新 | 561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2022届粤港澳大湾区普通高中毕业班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