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汉化改革后,六镇鲜卑职业军人以前仕宦的特权被取消,逐步沦落为镇户、府户,身份低下。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加剧了未汉化的鲜卑军人与已汉化的宫廷子弟之间的矛盾,积聚的不满最终引发了六镇之乱,导致北魏的分裂和灭亡。这说明(     
A.汉族文化不利于北魏发展B.改革要与自身实际相适应
C.孝文帝改革阻碍社会进步D.改革者须有不畏权贵精神
2024-04-07更新 | 131次组卷 | 45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2 . 史载,在孝文帝改革之前,北魏先祖拓跋力微、沙漠汗等已经与中原王朝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北魏建立者拓跋珪初定中原,即“以经术为先,立太学,置五经博士生员千有余,天兴二年春,增国子太学生员至三千”,后来继位的统治者也采取了类似的举措。这些记载表明(     
A.北魏政权全面学习汉文化B.鲜卑族率先完成封建化转型
C.中原文化加快了北魏发展D.孝文帝改革具有历史传承性
2024-03-10更新 | 369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北魏皇帝赐名是鲜卑族的重要习俗。孝文帝时期开始向北方汉族大族赐名,所赐之名都取自汉族的重要经书和史书。这一做法旨在(     
A.实行因俗而治B.延揽汉族文士C.承续华夏传统D.促进政权认同
2024-03-09更新 | 451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北魏孝文帝模仿汉制在平城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北魏此举意在(     
A.促进民族交融B.推崇天人感应
C.树立正统地位D.消除改革阻力
2024-03-08更新 | 192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北魏皇帝“赐名”,是利用拓跋鲜卑传统进行统治的一种做法。孝文帝统治时期,扩大了赐名的范围,增加了赐名的人数,尤其是将境内汉族大族作为主要赐名对象,并使这些大族获得赐名的人数远远超过拓跋鲜卑贵族。孝文帝这一做法有利于(     
A.强化祖源认同B.推动民族交融C.社会阶层流动D.抑制鲜卑贵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记载,北魏孝文帝仿汉制确定士族门阀时,“魏晋旧门,入魏仍有官宦,虽官品稍低,仍列于士族,次等士族以及本非士族者,只要入魏官爵显赫,也入士族,甚至上升为高门右姓”。这一举措(       
A.旨在瓦解东晋的统治B.打击了北魏守旧势力
C.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D.实现了鲜卑族的汉化
2024-02-19更新 | 228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4世纪末,拓跋族(北魏)入主中原后,根据汉地传统清定流品出身秩序,妥善安置滞留乡梓的汉人士族,依照魏晋惯例广泛吸纳汉人士族步入官场,放宽世资核算的标准,并充分满足其提升门第的利益诉求。这些做法,意在(     
A.整合社会力量扩大统治基础B.推动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C.强化政治认同巩固国家统一D.加快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进程
2024-02-05更新 | 169次组卷 | 6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三大联考(5月)试题
8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 “南北朝本是一个病的时代。此所谓病,乃指文化病。若论文化病,北朝受病转较南朝为浅,因此新生的希望亦在北朝,不在南朝。”作者重在说明(     
A.南朝文化不及北朝文化先进B.北朝对后世的历史影响更大
C.南北朝分裂动荡的社会病态D.南朝玄学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2024-01-24更新 | 12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隋书·经籍志》载,北魏“始都燕、代,南略中原,粗收经史,未能全具。孝文徙都洛邑,借书于齐,秘府之中,稍以充实”。对“借书于齐”解读正确的是(       
A.南北朝间文化交流加强B.孝文帝的儒学修养深厚
C.北魏倾慕南朝萧齐玄学D.文化融合奠定统一基础
2024-01-20更新 | 383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1月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10 . 在孝文帝之前,北朝的郊祀活动多与北方民族所固有的民族宗教有密切关系,对天及自然神的崇拜具有突出的地位。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重新在洛阳近郊举行郊祀,废除了在西郊进行北族式的祭天礼仪。王夫之评价为: “弘(孝文帝)始亲政,作明堂,正祀典,……修舜禹周礼之礼……。”这反映了(     
①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                              ②南北民族差异逐渐消除
③统治者重视政权的合法性                              ④中华文化的连续性特征
A.①②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④
2024-01-01更新 | 150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