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下表内容源自出士的北魏墓志,对下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北魏墓志出现攀附华夏祖先现象B.北魏宗室家族皆兴起于河南洛阳
C.北魏丧葬制度保持少数民族特色D.墓志铭的内容空虚毫无史料价值
2 . 鄯善镇,北魏置。据史料记载,北魏世祖时,万度归讨鄯善,“度归释其缚,留军屯守,与真达诣京都……拜交趾公韩牧为假节、征西将军、领护西戎校尉、鄯善王以镇之,赋役其人,比之郡县”。可见,鄯善镇的设置(     
A.活跃了市场经济B.服务于军事需要
C.促进了当地开发D.加强了民族交融
2023-04-19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垣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提及北魏孝文帝改革,史料记载:“太和十九年(495年)十二月甲子,孝文帝在光极堂会见群臣”,“班赐冠服”。这一举措旨在(       
A.普及汉族的服饰B.学习中原的文明C.抛弃鲜卑的习俗D.促进民族的交融
2023-12-1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都城建设讲究规划布局,东晋南朝建康城的营建基本模仿了魏晋洛阳城的都城形制,而北魏洛阳城的重建又学习、借鉴了建康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模仿与被模仿



(1)以上三幅图是根据哪些类型的史料绘制而成的?
(2)历史地图示意图可以使人直观地了解空间因素和图中展示的社会因素的变化,从而认识和理解历史。观察三幅图,对“模仿与被模仿”作出阐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围绕“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这个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搜集到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序号
材料
出处
到东汉时代,即公元之初,我国天气有趋于寒冷的趋势,有几次冬天严寒,国都洛阳晚春还降霜雪,但冷的时间不长。直到三国时代……(出现了)第一次有记载的淮河结冰。……这种寒冷继续下来,直到第三世纪后半叶,特别是280289年这十年间达到顶点。节选自竺可桢《中国近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北魏)南迁,革夷从夏。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华壤边民,虏汉相杂。唐代史学家刘知几
(北魏后期)稻谷亩产量一般在4斛左右,若精心耕作,可达10斛,大大超出了汉代平均亩产3斛的水平。……为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冶铁业也大有发展……酿酒业,制瓷业以及其他供城市消费的手工业,从业人数增加很快。……(洛阳)城不仅五方杂处,市场繁荣,沽贩云集,而且在城南的特定区域,安置了南、北、东、西各族降民以及西域和域外商人。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
东魏、北齐重新使用鲜卑语,还出现了“鲜卑共轻中华朝士”的情况。
北魏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而西魏宇文泰反其道而行之,不但恢复了胡族诸将的胡姓,还向汉人广赐胡姓。
叶炜《从王光、叱罗招男夫妇墓志论西魏北周史二题》

(1)说明搜集这些材料对于研究主题的意义。
(2)若要进一步研究这一主题,还应该再搜集哪些史料,说明理由。
(3)孝文帝改革在推动民族交融上有重要作用,结合所学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汉化政策加以评价并说明评价历史问题应该坚持的原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为1981年宁夏固原北魏墓出土的木棺上的漆画(局部)。经考证,漆画绘制于太和(477-499,孝文帝年号)年间,中心内容是中原地区的历史故事。画中人物的服饰除汉服外,大多穿着典型的鲜卑服;下方装饰连珠纹的团花图案,显示出波斯文化的重要特征。作为实物史料,该画可以证明当时
A.中原文化占据了统治地位B.鲜卑贵族阻挠孝文帝改革
C.与西亚建立了直接的联系D.不同民族间存在文化交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迁都洛阳后,北魏孝文帝尊孔子,为群臣“班赐冠服”,并“行幸鲁城,亲祠孔子庙”,依汉律制定礼乐刑罚;学汉语,令文武百官说汉语、穿汉服;改姓氏,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其中皇族拓跋氏改姓元氏。孝文帝这些举措(     
A.延续了礼乐制度的主体价值B.得益于国家大一统局面重建
C.有利于民族交融的深入推进D.确立了汉族官僚的统治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