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曹魏张皇后被废一事,最早见于陈寿《三国志》,(嘉平六年二月)庚戌,中书令李丰与皇后父光禄大夫张缉等谋废易大臣(司马师)……事觉,诸所连及者皆伏诛。辛亥,大赦。三月,废皇后张氏。宋代学者胡三省,则指出司马师弑后而非仅废后,并强调曹操杀汉后伏氏,而司马师杀魏后张氏,此不惟天道,亦操之有以教之也。清代学者黄恩彤亦认为:窃谓(曹)操第弑后耳,司马(师)则不止弑后,且弑帝矣。不惟司马(师)之恶浮于操,亦天恶曹瞒,假手司马(师)以倍其报也。清代学者洪亮吉则援引刘宋裴松之为《三国志》作的注子以佐证,一为当时大臣文钦给郭淮的书信,太傅(司马懿)既亡,然其子(司马)师继承父业,肆其虐暴,日月滋甚,放(废)主弑后,残戮忠良,包藏祸心,遂至篡弑。二为毌丘俭讨伐司马师时向朝廷的上书,故光禄大夫张缉,无罪而诛,夷其妻子,并及母后,逼恐至尊;并指出该志《孙峻传》中亦有(孙)仪等自杀,死者数十人,并及公主鲁育(正史确载其被杀)等相似内容。

——摘编自黄树林   曾庆环《胡三省司马师杀张后说探微》

(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学者赞同“司马师杀张后”说的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你的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研究历史问题时应该恪守的原则。
2024-03-21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西晋时期,政府颁布占田令。据《晋书》记载:“诸侯王大国在近畿占田十五顷,次国十顷,小国七顷”,并制定了不同官品占田的具体数额:“官品第一至于九,各以贵贱占田,品第一者,占田五十顷;第二品,四十五顷……第九品,十顷。”这些规定有利于(       
A.八削弱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B.推动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促进自耕农经济的迅速发展D.加速社会各阶层间的相互流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对于西晋以来的“五胡内迁”,有学者指出:“五胡主动汉化,并非忘记祖先和自我矮化,而是拥有超越部落政治、建设超大规模政治体的雄心。”该学者认为,“五胡内迁”(     
A.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B.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C.改变了中原地区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形态
D.引发了亚欧大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2023-11-13更新 | 512次组卷 | 1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下面为西晋至隋的朝代变迁图。由此可知,下列对这一时期时代特征表述正确的有( )

A.文化多元和民族交融B.社会变革和华夏认同开始出现
C.军阀割据和政局动荡D.政权林立和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日本历史学家鹤间和幸的著作《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于2014 年在中国大陆出版,引起中国秦汉史学界热烈讨论。该书的内容不包括 (     
A.司马炎的登场B.方士与始皇帝C.《后汉书》的编篡D.从文帝到景帝
2023-10-1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印章、印蜕(印章钤印在纸上的图样)、印面,呈现在方寸之间,展现了天下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宜阳津印

西晋: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晋归义羌侯”印

铜印,秦代管理宜阳县渡口官员的官印。印文小篆宜阳,旧韩地名,秦时设县驼钮金印。呈现典型的晋代官印文字风格。魏晋时期颁少数民族官印大致有几个特点:一是首字多有“魏”或“晋”字,以表明至高无上的权威;二是官印中多有族名;三是赐给归附投降的少数民族首领多有“归义”字样;四是印钮多为驼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任选一枚印章多角度解读材料。(要求:观点明确,任选一枚印章进行阐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呈现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修史书的正统之辩,表中内容反映出(     
史书观点
《三国志》魏以土德上承汉朝火德,应为正统
《汉晋春秋》以蜀汉为正统,以曹魏为篡逆
《魏书》鲜卑拓跋氏是黄帝后裔,占据中原,当为正统
A.南朝以华夏认同论正统B.历史解释力求规避主观认识
C.史书观点折射时代特征D.官修史书能够呈现历史事实
8 . 从公元2世纪末期起,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艰难时世。“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土地荒芜,无数人民死于兵燹饥馑,或逃往江南。与此同时,游牧在北方草原上已降汉附边的少数民族,乘中原动荡之际大批南迁。上述现象客观上(     
A.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融B.有利于封建经济转型和发展
C.强化了门阀士族的既得利益D.冲击了儒学的官方正统地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蜀汉政权之所以采取刚柔相济的“威德”型治边模式,一方面,是要安抚西南夷部落民众,建枸稳定的大后方秩序;另一方面,则是要倾全国之力北伐讨魏。其中尚有“和戎”与“联吴”的问题,同样是面对四周众多分散力量连环互动的可能,从而采取了与之相关的宏观整体边防方略。诸葛亮治下的蜀地及其南面边地,通过多年内政外务良性互动式的努力,不仅蜀地内部“军资所出,国以富饶”,即后院边地“诸夷慕侯之德,渐去山林,徙居平地,建城邑,务农桑,诸部于是始有姓氏”。尽管其主要的方法仍为羁縻,后人以为已开了土司制度的滥觞,可见他对后世影响的深远,不能不称为善理边政的重要历史典范。

——摘编自张新民《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经验的反思与总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蜀汉边疆治理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蜀汉政权“威德”型治边模式的历史影响。
2023-03-26更新 | 254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4世纪时,大量汉族人口南迁,但其原先居住的中原地区人口仍增加了两倍有余。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南移B.孝文帝大力推行汉化政策
C.少数民族内迁促进民族融合D.西晋统治阶级的开明政策
2022-11-06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