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8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到南朝后期商税已成为中央的重要收入。这些税目包括关津税、交易税、审场税,以及针对某些特定物品所课的货物税,此外,还有沿袭前代的酒税、盐税,这可以说明(       
A.战争加重国家财政负担B.南方地区的经济得到开发
C.世家大族享有政治特权D.孝文帝改革推动民族交融
2024-04-02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统治者苻坚将“礼神祇”与“修废职,继绝世,课农桑,立学校”视为同等大事,并进行“起明堂,缮南北郊,郊祀其祖洪以配天,宗祀其伯健于明堂以配上帝,亲耕藉田。”苻坚此举(     
A.激化了前秦的社会矛盾B.确立了农耕经济的主体性
C.造成了前秦统治的瓦解D.体现了对中原文化的认同
2024-03-1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指出: “在4世纪的时候,中国南方还是一个没有军队的王朝,而中国北方却只有军队,没有王朝”。这反映出,这一时期(     
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B.混乱不堪的政治格局
C.南北社会发展迥异D.南北方民族交融加快
4 . 玉玺,皇帝专用,为天命所归和行使权力的最高凭信。秦始皇玉玺在秦亡后入汉,世代传承约四百年,故曰传国玺。十六国时期,前赵、冉魏等政权先后参与争夺并获得传国玺,前燕、后赵等政权甚至伪造传国玺。他们这样做(     
A.为开发江南地区经济提供条件B.目的是宣誓正统,赢得更多支持
C.使稍显缓和的民族矛盾又加剧D.显示了统治者深厚的汉文化修养
2024-02-2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民族交融与国家统一】

材料一   东晋南朝曾经数次北伐,但都未能成功。东晋桓温北伐关中,进至灞上。《晋书·桓温传》记其事有云:“初,温恃麦熟,取以为军资,而(苻)健芟苗清野,军粮不属,收三千余口而还。”据《晋书·王羲之传》记载,对于北伐,王羲之曾言“千里馈粮,自古为难,况今转运供继,西输许洛,北入黄河。虽秦政之弊,未至于此,而十室之忧,便以交至。……须根立势举,谋之未晚。”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伐魏,“以兵力不足,悉发青、冀、徐、豫、二兖六州三五民丁”,“又募中外有马步众艺武力之士应科者,皆加厚赏。”而“江南白丁轻进易退,卒以败师”。

——摘编自陈寅恪《魏晋南北朝讲演录》

材料二

北魏疆域图

材料三   北海寻伏诛,其庆之还奔萧衍,衍用其为司州刺史,钦重北人,特异於常。朱异怪复问之。曰:“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则,如登泰山者卑培塿,涉江海者小湘沅。北人安可不重?”庆之因此羽仪服式悉如魏法。

——摘自《洛阳伽蓝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晋南朝北伐失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得与失。
6 . 据记载,十六国时期,前赵刘渊“习毛诗、京氏易、马氏尚书,尤好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略皆诵之”:前秦苻坚经学造诣很深,曾巡视太学,问难五经,博士多不能对。据此可知当时(     
A.社会环境稳定B.思想实现统一C.儒学影响扩大大D.民族认同增强
2024-02-2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如图为北魏孝文帝第四子元怀(488—517年)的墓志。这是一种介于隶书和楷书之间的新书体,史称“魏碑体”,呈现出古朴、自然、刚劲、雄壮等风格。据此可知,“魏碑体”(     
A.代表北朝书法的最高成就B.反映了民族交融的时代特色
C.体现了大一统王朝的气象D.主要在上层社会范围内流行
8 . 在北魏平城时代,皇室宫廷宴会并不赋诗,而是举行射箭比赛,全然保持游牧民族的风气。到洛阳时期,君臣游宴中已加入了文学活动,王公贵族的庭院、佛教寺庙,都成了士人的文学活动场所。该现象说明北魏迁都后(       
A.地域文化南北分明B.中原文化得到复兴C.佛教与儒学的交融D.南朝文学受到推崇
2024-02-22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4届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北魏孝文帝曾于太和十二、十三年两次下诏,不仅要求全国普遍修治水田,还要求派遣熟悉水工的工匠前往,进行技术指导。这说明,当时(     
A.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B.全国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C.统治者提倡精耕细作D.政府鼓励发展庄园经济
10 .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留下很多成语典故,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纸上谈兵等,与下图所示事件相关的历史典故是(     
A.三顾茅庐B.赤壁之战C.走马观花D.草木皆兵
2024-02-22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