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书·食货志》中记载:“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立郡县,往往散居,无有土著。……其无贯之人,不乐州县编户者,谓之浮浪人,乐输亦无定数,任量,准所输,终优于正课焉。都下人多为诸王公贵人左右、佃客、典计、衣食客之类,皆无课役。”……据《宋书》记载:“及至(东晋)大司马桓温,以民无定本,伤治为深,庚戌土断,以一其业。于时财阜国丰,实于此。自兹迄今,弥历年载,画一之制,渐用颓弛。……于是(宋公刘裕)依界土断,唯徐、兖、青三州居晋陵者,不在断例。诸流寓郡县,多被并省。”

——据《隋书》《宋书》等整理

材料二   “侨置郡县”的建立给南方的郡县制度、行政区划和户籍带来极大的混乱,因此东晋南朝政府以整顿户籍、搜括人口为主要目的的所谓“土断”先后实施了十次。侨户“土断”后皆入白籍,成为国家的正式编户,并且从“土断”注籍到正式课租,给予新附侨户一定的优复期限。其中桓温和刘裕在实施“土断”后,国家都出现“财阜国丰”的局面,刘裕“土断”的成功和王、谢为首大族的衰颓密切相关。……东晋南朝虽屡经“土断”,仍然是“弥山满海,皆是私役”。

——摘编自曹文柱《关于东晋南朝时期的“土断”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晋南朝进行户籍整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东晋南朝的户籍整顿。
2023-09-24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中县琼中中学2024届高三9月全真模拟(一)历史试题
2 . 魏晋时期的“衣冠南渡”

西晋末年,琅琊王司马睿率领一批大臣渡过长江,其中大部分是士大夫阶层和贵族阶层,史称“衣冠南渡”。这一时期北方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与江南传统生产技术相结合,使得江南经济迅速繁荣。北来大族大部分都是中原的高门士族,而且都是好学玄学有文化的名士,玄学一度成为江南的主流思想文化。对于北人到来,江南名士虽存在着矛盾的情绪,但文化修养与北方大族确实有很大的距离,经过碰撞交流后,他们转而钦佩,甚至仿效。南北士族在文化上的融合催生了六朝时代突出的文化成就,如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南朝石刻、刘勰的《文心雕龙》、范晔的《后汉书》、葛洪的《抱朴子》、法显的《佛国记》等,皆为当时文化智慧之凝聚。以都城建康为代表的文化远播到东亚列国,对日本、韩国、朝鲜一带的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司马睿之所以能够在江南重建政权,完全依赖的是北方的大族和江南高门士族。东晋建立以来,高门大族便架空皇权。当南朝皇帝的权力开始回归时,士族政治权力已经走下坡路,所以士族对家族利益的追求更加强烈。当国家危难之际,他们畏缩不前或者变节投敌,为国殉国者很少。

——摘编自贺云翱《长江文化,中华文明的壮丽篇章》、杨敏(试论东晋末的永嘉“衣冠南渡”》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魏晋时期的“衣冠南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