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从东汉末起,我国气候有了逐渐变冷的趋势。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气温降低更加明显,西北地区草原面积大幅度减少。史料记载,曹操在铜雀台(今河北)种植的橘子只开花不结果。这一情况带来的直接结果是(     
A.人口内迁与南迁B.政权更迭频繁C.生态环境的恶化D.民族交流交融
2024-03-01更新 | 555次组卷 | 16卷引用:云南省宣威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图所示是来自某历史学者的统计。他试图以此说明魏晋时期(     

A.士族集团勾结成风B.统治集团的封闭化
C.朝廷朋党之争严重D.地方割据势力增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建安十八年(213),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下诏恢复古代九州之制,“省幽、并州,以其郡国并于冀州”,裁撤本为孙权控制的交州。至建安二十四年,将全国州数始终维持在九个。曹操复古改制的实践体现了(     
A.魏国在三国中占据优势B.大一统思想的历史传承
C.东汉朝廷政令执行通畅D.地方行政层级持续变化
2023-08-28更新 | 4024次组卷 | 25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如图反映了自东汉至西晋末年,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的情况。唐刘知几《史通·邑里》记载:“异哉!晋氏之有天下也,自洛阳荡覆,衣冠南渡,江左侨立州县,不存桑梓。”“衣冠南渡”的原因是(     

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
①气候恶劣,北方少数民族难以生存
②北方战乱,中原地区多数家园被毁
③北人南迁,有利于农耕文明的发展
④衣冠南渡,保存中原儒家传统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图为魏晋时期的画像砖,画像砖上的人物用一个叉状的工具穿肉并进行炙烤。据记载,“炙”本是游牧民族烹饪肉类的方法,魏晋时期,“中国尚之,贵人富室,必畜其器,吉享嘉宾,皆以为先”。这说明当时(     

   

A.华夏认同观念加强B.游牧民族借鉴中原习俗
C.民族交融不断发展D.民众饮食结构发生改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刘备入川后,恢复盐铁官营,发展水利事业,实行屯田制;孙权立足江东后,推广两牛一犁的“耦耕法”,广行屯田,与“海外交往范围辽阔”。这些举措(       
A.扩大了南方地区的经济优势B.推动了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
C.加剧了南方地区的人地矛盾D.增强了治理南方地区的实力
7 . 在曹魏时期“给公卿以下租牛客户,数各有差”基础上,西晋推行占田荫客制度,百官依品级高低占田荫客,占田多者50顷,荫客50户,少者占田10顷,荫客1户,荫客向荫庇者交租不用承担国家赋役。这一制度设计(     
A.有效的抑制了土地兼并B.演变为北魏时期均田制
C.促进了士族体制的形成D.体现了民族融合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晋书·五行志》记载:“泰始(265~274年)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槃,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畜其器,吉享嘉会,皆以为先。太康(280~289年)中,又以毡为絈头及络带袴口。”这一现象反映了(     
A.内迁民族认同中原地区文化B.人口迁徙利于南方地区开发
C.文化交流推动经济均衡发展D.民族交融促进生活方式变化
2023-05-05更新 | 744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高级中学、灌南惠泽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积极招募卫士、贫苦书生和流亡农民等群体,从事军屯或民屯,并向其收取相应的赋税。这一现象促进了(     
A.江南地区的开发B.北方战争的频繁
C.商品经济的发展D.庄园经济的膨胀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弥补兵源地士兵的不足,统治者往往会征用少数民族民众当兵,到了魏晋时期,这种现象更加普遍。另外,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的首领随着自身的发展而内迁的事也是常有的,其目的是侵夺牧场和掠夺人口。自然灾害也会造成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晋武帝时,塞外匈奴居住地发洪水,两万多匈奴人在河西宜阳城一带落户。“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大量的出土文物也表明各族民众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亲如一家。这个时期中原的服饰受胡服的影响大,头上戴冠的旧习渐改为使用头巾,文人用以表示风流,军事将领则以为儒雅。周瑜“羽扇纶巾”流传千载,即为当时风习,南京西善桥出土的砖刻《竹林七贤图》就是明证。

——摘编自张德文、陈雪良《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杂居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杂居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