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口变化情况表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万户)南方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万户)北方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摘编自葛剑雄等《中国人口史》

材料二   汉朝长江流域仍是“江南卑湿……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锄草的工具)”。汉以后长江流域的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沿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转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

——摘编自李文澜《唐代长江中游水患与生态环境诸问题的历史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和影响。
2 . 下面的县城数量变化表(单位:座)从侧面反映了
时间
区域
东汉后期唐朝前期
黄河流域765669
长江流域342611

A.北方的经济已被破坏B.南方人口数接近北方
C.南方的经济得到发展D.统一之下的割据趋势
3 . 西晋后,洛阳的正音“南染吴越,北杂夷虏”,扬州则“侨吴混合之语音最盛行”,而且“此种相互通化作用范围甚广”。此外,南北朝间国书往来,本来的套话是“想彼境内宁静,此率土安和”,后来为“欲示无外之意”而不分彼此,改成“想境内清晏,今万国安和”。这些可用于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分裂中蕴含着大一统趋势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C.南北地区文化已实现统一D.少数民族封建化成效显著
4 . 东晋偏安江南,得到士族的鼎力相助,司马睿扪心自问“寄人国土,心常怀惭”。琅琊王氏家族中的王导、王敦等人控制了东晋政局,民间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童谣。颖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先后控制朝廷中枢。上述现象表明(     
A.政治体制呈现出多元化趋势B.皇权受到地方割据势力制约
C.东晋在南北对峙中处于优势D.东晋皇权专制受到极大限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陈寅恪先生在《崔浩与寇谦之》一文中说道:“东汉以后学术文化,其重心不在政治中心之首都,而分散于各地之名都大邑。”该现象折射出东汉以后(       
A.南方经济得到开发B.地方大族逐步兴起
C.选官制度发生改变D.民族交融趋势凸显
6 .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传撰修淡化了《春秋》笔法,通过一些细微小事铺叙描写家族人物事迹,宣扬祖先容止风度,弘扬先祖德行功业;选材鲜活,语言生动,人物形象灵动,叙事风格有较鲜明的文学性。这反映出当时(     
A.文学日益世俗化的发展趋势B.官修史书具有教化功能
C.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冲击D.家族门第观念得到强化
7 . 东晋时期,各门阀士族分据三省,权臣掌握中书省,就是控制诏命之所由出,避免大权旁落;门下审核职权有重大突破,不仅可驳回尚书奏事,而且拥有审核中书诏书和驳诏的权力。这反映当时
A.三省六部制已经逐渐走向成熟B.皇权至上的局面已被完全打破
C.选官以门第出身作为主要标准D.中枢机构呈现出相互牵制趋势
8 .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钱币的使用和地域不断扩大,谷帛的使用范围和地域呈逐渐缩小的趋势;北朝实物经济的色彩却远比南朝浓厚,谷帛在流通领域十分盛行。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
A.南朝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北朝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C.南北经济发展相对平衡D.江南商品经济发展相对活跃
2020-12-25更新 | 916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民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二)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东晋葛洪在《抱朴子。外编》卷二十五《疾谬》中曾生动描绘了两晋南方妇女的社会生活,说他们离开织机,走出厨房,拜亲访友,周游城邑,途中有说有笑,甚至举杯痛饮。对上述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两晋时期妇女在家庭生活中地位有所提高
B.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在思想观念上的反映
C.民族融合潮流对两晋时期社会生活产生较大影响
D.儒家纲常伦理思想在两晋时期受到冲击
10 . 有学者认为:江东政治可分两阶段,其中东吴到东晋中期是南北士族共同统治,而东晋中期到南朝末年,则是以南方的晋陵、丹阳、会稽、南川等地新崛起的地主和商人为主的统治。“江东政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门阀士族的兴起B.北方人口的南迁C.选官制度的变化D.江南经济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