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后汉书》曾记载:“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这一史料可以用来说明东汉(     
A.北方豪强土地兼并B.东汉官府赋税苛重
C.南方开发程度较低D.江淮地区战事频繁
2 . 南朝梁萧子显所撰《南齐书》用“魏虏”“索头”等称呼北方鲜卑族等少数民族;而北朝北齐魏收所撰《魏书》则记载“魏所受汉传国玺”,将南朝的宋齐梁三朝称为“岛夷”。上述现象体现了(     
A.历史人物存在不同称谓B.史籍体例呈现出多样性
C.正统观念左右历史编纂D.历史认识依靠文献记载
3 . 据文献记载,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导致“百姓流亡,中原萧条,千里无烟,饥寒流陨,相继沟壑。”这可用于说明(     
A.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体现B.阶级矛盾激化带来的恶果
C.南北朝对峙局面形成过程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2023-10-07更新 | 336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表是西汉初年人口迁徙表(部分数据)

时间迁徙概况史料   出处
高帝九年
(公元前198年)
徙齐楚大族昭、屈、景、怀、田氏五姓,燕、赵、韩、魏之后和豪杰名家10余万人于关中,并迁官吏2000石、巨富者于长安。《汉书·高帝纪下》
《汉书·刘敬传》《汉书·地理志下》
景帝五年
(公元前152年)
募民迁阳陵,赐钱二十万。《汉书·景帝纪》
武帝元朔二年
(公元前127年)
收河南地、置朔方郡,募民徙朔方十万口,又徙郡国豪杰及訾(钱财)三百万以上于茂陵。《汉书·武帝纪》
武帝元鼎五年
(公元前112年)
在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

注:阳陵、茂陵位于长安周围;公元前121年,河西走廊地区纳入汉朝疆域。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据《晋书—文帝纪》记载,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西晋时,在全国设21个州,有20个州遍布着流动人口的足迹。见于记载的两晋流动人口约150万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对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

——据曹文柱、赵世瑜、李少兵等著《乾坤众生》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初年人口迁徙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西汉初年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隋唐繁荣的影响。
2023-09-22更新 | 237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太平寰宇记》“润州”条目记载:“吴越之君皆好勇,故其人好用剑。自永嘉南迁……人性礼逊谦谨,婚嫁丧葬,杂用周汉之礼。”这表明南方地区(     
A.风俗渐受侨民影响B.经济得到迅速开发
C.士族垄断政治权力D.军事实力大幅提升
2023-06-10更新 | 645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镇江中学2023届高三考前模拟历史试题
6 . 如表内容为《三国志》中关于人口迁徙的部分记载。这可用于说明(        
史书摘 要
《吴书 · 张昭传》汉末大乱,徐(州)方士民多避难扬(州)土
《魏书 · 华歆传》是时,四方贤士大夫避地江南者甚众
《魏书 · 卫觊传》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人民流入荆州者十万余家
《吴书 · 全琮传》是时中州(今河南)士人避乱而南,依(全)琮居者以百数

A.户籍管理趋向严格规范B.政府积极推动人口迁移
C.南方社会秩序相对稳定D.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
2023-05-09更新 | 2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辞》中的这段记载体现了这一时期兵制的特点是(     
A.军功与爵位相结合B.寓兵于农
C.统兵与调兵的分离D.职业士兵
2023-04-04更新 | 385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古代史籍中有许多关于“天府之国”的记载。下表反映了(     
《战国策·秦策一》(秦国)田肥美,民般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史记·留侯世家》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东晋《华阳国志》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A.战乱导致东晋时期经济重心完全南移B.成都平原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提升
C.地理位置对经济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D.秦汉时期“天府之国”指成都平原
9 . 据《北史·西域传》记载,“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一带)有《诗经》《论语》《孝经》,置学官弟子以相教授,虽习读之而皆为胡语”。这反映了北朝时期(     
A.儒学成为西域主流思想B.西域广泛接受中原制度
C.中央政府直接管辖西域D.西域对中原文化的认同
10 . 魏晋时期,皇帝躬行薄葬,但同时又厚赐大臣之葬。据《晋书》记载,郑冲、何曾、裴秀等死后,晋武帝均以“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的标准进行厚赐。出现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是(     
A.盗墓猖獗B.财政危机C.玄学兴起D.门阀盛行
2023-08-31更新 | 2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高考历史押题卷(五)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