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2 道试题
1 . 《魏书·乐志》记载:孝文帝搜求古乐,“垂心雅古,务正音声”,命中书监高闾与太乐“详采古今,理定雅乐”。直到精通江左文化的王肃的到来,才最终为孝文帝完成了此心愿。孝文帝上述举措旨在(     )
A.打击北方门阀士族的势力B.以雅乐取代游牧民族俗乐
C.学习南方士族的先进文化D.以艺术融合促进政治认同
2023-02-12更新 | 295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文萃中学2024届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北魏时期,许多皇后来自匈奴、汉、柔然、羌等民族,民间的族际通婚也很常见,平城、洛阳是族际通婚的中心。这些现象可说明当时(       
A.南北差距逐渐缩小B.民族交往途径单一
C.民族矛盾有所缓和D.婚姻观念平等开放
2023-02-02更新 | 296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示意图反映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国家统一和南方开发初见成效B.中华古代文明走向成型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进程加快D.北方少数民族日益活跃
4 . 据统计,曹魏时期的录尚书事、中书监、中书令等八种职官,任职者约114 人,所谓士族只有司马氏兄弟二人,裴秀、陈泰和荀凯等5 人,寥寥无几;而至西晋,上述八种最高职官,任职者约 173 人,其中士族 83 人,宗王外戚 33 人,两项合计已经超过总任职人数的67%。这一变化表明(     
A.西晋王朝统治腐朽B.官员治理能力堪忧C.士族势力日益壮大D.宗王外戚左右朝政
2023-01-15更新 | 247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全市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北魏建立者鲜卑拓跋氏自称“轩辕之苗裔”,建立北周的鲜卑宇文氏则称“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少数民族统治者此举意在(     
A.提高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B.改变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
C.强调自身政权的正统地位D.实现与汉族间的平等地位
6 . 《王俭论》中写道:“自晋以阀阅用人,王、谢二氏,最为望族。”其中“阀”“阅”原指东晋时期世家大族在家门两侧竖立的柱子名称,专门用来悬挂朝廷授予的表彰。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平民重视家族荣誉B.士族的政治影响力较大
C.建筑技术蓬勃发展D.士族与皇权的冲突激烈
7 . 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是中国历史上在新疆地区设治管理的措施,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   ②设置西域都护府   ③设置安西都护府   ④设立伊犁将军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②①④D.②④③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些史书记载,鲜卑族自称是黄帝后裔、匈奴自认为是夏朝后裔,这种现象说明(     
A.少数民族对于中原文化的认可B.少数民族失去民族特性
C.北方少数民族交融进程的完成D.少数民族全面彻底汉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史书记载,北魏太祖拓跋珪曾“宣赞时令,敬授民时,行夏之正”,孝文帝也曾亲自率领众人躬耕种地,劝导百姓重视农业生产。据此推断他们(     
①认同中原文化②鼓励发展农业③主张严刑峻法④推动民族交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 . 孝文帝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宜改姓元氏 …… ”,故皇族拓跋氏改姓元。孝文帝改姓氏的措施(     
A.传播了佛教文化B.促进了经济发展
C.推动了华夏认同D.加剧了民族矛盾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