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2024高一·北京·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曾亲自到鲁城(今山东曲阜)祭祀孔子,封孔氏后人为官,并命兖州刺史修复孔子墓。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统一黄河流域B.发展江南经济C.笼络鲜卑贵族D.学习先进文化
2024-05-15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2
2024高一·北京·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南朝将领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都城洛阳的风貌后发出感叹:“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洛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北方地区经济发达B.孝文帝改革C.西晋的统一D.苻坚改革
2024-05-15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2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到南北朝末期,各族人民在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已和汉族基本上一样了;胡乐、胡舞、胡床、胡饼及尊重妇女的意识等也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     
A.女性地位有所提高B.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C.民族交融双向互动D.少数民族加速汉化
2024-04-22更新 | 248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北京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汉化改革后,六镇鲜卑职业军人以前仕宦的特权被取消,逐步沦落为镇户、府户,身份低下。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加剧了未汉化的鲜卑军人与已汉化的宫廷子弟之间的矛盾,积聚的不满最终引发了六镇之乱,导致北魏的分裂和灭亡。这说明(     
A.汉族文化不利于北魏发展B.改革要与自身实际相适应
C.孝文帝改革阻碍社会进步D.改革者须有不畏权贵精神
2024-04-07更新 | 131次组卷 | 45卷引用: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495年,孝文帝下诏定姓族,依官爵高低确定鲜卑贵族门阀序列,并使之与汉族头等士族门第相当、社会地位相同,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这一举措(       
A.实现了北方统一B.激化了民族矛盾C.导致了内部叛乱D.促进了民族交融
2024-01-3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据《洛阳伽蓝记》(成书于5世纪)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庶,人物殷阜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则”。这一记载反映了(     
A.封邦建国,扩大疆域,推动北方农业区域的扩展。
B.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
C.南北朝时期的高门士族享有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
D.隋朝实现南北统一,开通运河,洛阳城闻名于世。
7 . “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这则材料反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     
A.说汉语B.改汉姓C.穿汉服D.改籍贯
2024-01-2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孝文帝迁都中原后,积极吸收中原先进文化和制度。尊孔子,为群臣“班赐冠服”,并“亲祠孔子庙”,依汉律制定礼乐刑罚。上述措施的影响是(     
A.加快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B.开始确立儒家学说的正统性
C.促进了民族交融与文化认同D.削弱了门阀士族的政治特权
2024-01-19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B.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D.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2024-01-09更新 | 111次组卷 | 122卷引用: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在孝文帝之前,北朝的郊祀活动多与北方民族所固有的民族宗教有密切关系,对天及自然神的崇拜具有突出的地位。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重新在洛阳近郊举行郊祀,废除了在西郊进行北族式的祭天礼仪。王夫之评价为: “弘(孝文帝)始亲政,作明堂,正祀典,……修舜禹周礼之礼……。”这反映了(     
①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                              ②南北民族差异逐渐消除
③统治者重视政权的合法性                              ④中华文化的连续性特征
A.①②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④
2024-01-01更新 | 150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北京卷03)(15+5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