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汉代时,仁孝先后问题讨论十分激烈,论功则仁为大,论德则孝为先,但整体认为忠君高于孝亲;魏晋时,亲先于君、孝先于忠的观念形成,即使不肯定孝先于忠,也必肯定忠孝不能两全。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正统地位的动摇B.社会伦理道德的沦丧
C.门阀贵族政治的形成D.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024-05-14更新 | 25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东汉时期,外戚、宦官干政现象很多,造成了当时政治局面的黑暗。进入魏晋以后,这类现象明显减少,外戚影响力依然存在,但在效力、持续时间上都远不如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B.专制皇权的逐渐弱化
C.儒学士人的持续斗争D.监察制度的有效制约
3 . 东晋时期,中书令“清贵华重”,多由士族担任。南朝齐明帝时,“诏命始不关中书,专出舍人”,原本为高门所不屑的低微属官中书舍人“势倾天下”。齐太尉王俭曾慨叹:“我虽有大位,权寄岂及茹公(指中书舍人茹法亮)!”这一变化表明(     
A.三省体制开始形成B.士庶之别趋于弥合
C.门阀制度走向消亡D.君主权力得以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九品中正制在运行过程中最初设置的是郡中正,郡作为地方行政单位,自治色彩浓厚。而魏朝末期设立了州中正,州有着浓厚的中央驻外机构色彩。这一变化反映了(     
A.郡县制下地方难以掌控B.中正官权力在日益扩大
C.中央集权体制不断加强D.选官权逐渐向中央集中
5 . 据《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而记述南朝刘宋一代的《宋书》对江南对的描述则是:“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种变化反映出(     
A.南方地区得到开发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北方经济落后南方D.政治中心转至江南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在中国古代,货币的流通量能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十六国和北魏前期,史书多记载“遂不用钱”“钱不同钱”“钱终不行”“钱货无所周流”等。但北魏太和以后不到百年时间,北朝官方铸币共9次,与同时期南朝差不多。这一变化反映了(     
A.货币促进经济重心南移B.北方商品经济恢复发展
C.市场管理逐步的规范化D.北魏实现了对北方统一
7 . 据统计,曹魏时期的录尚书事、中书监、中书令等八种职官,任职者约114 人,所谓士族只有司马氏兄弟二人,裴秀、陈泰和荀凯等5 人,寥寥无几;而至西晋,上述八种最高职官,任职者约 173 人,其中士族 83 人,宗王外戚 33 人,两项合计已经超过总任职人数的67%。这一变化表明(     
A.西晋王朝统治腐朽B.官员治理能力堪忧C.士族势力日益壮大D.宗王外戚左右朝政
2023-01-15更新 | 256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全市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史记·货殖列传》描述秦汉时期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南朝沈约的《宋书》中却描述江南地区“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种变化(     
A.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B.导致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C.说明江南的条件优越D.源于北方移民南迁
2023-10-24更新 | 341次组卷 | 35卷引用: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魏晋时期,长江下游粮食产量提高,土地价格增长,经济繁荣的地区从过去寥若星辰的"点",扩展为遍地开花的“面”。出现上述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赋税制度变革B.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C.北方人民南迁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0 . 《晋书地理志》记载“至桓帝永寿三年(东汉156年),口五千六百四十八万六千八百五十六”“太康元年(西晋280年)平吴,口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是(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