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0 道试题
1 . 《魏书·乐志》记载:孝文帝搜求古乐,“垂心雅古,务正音声”,命中书监高闾与太乐“详采古今,理定雅乐”。直到精通江左文化的王肃的到来,才最终为孝文帝完成了此心愿。孝文帝上述举措旨在(     )
A.打击北方门阀士族的势力B.以雅乐取代游牧民族俗乐
C.学习南方士族的先进文化D.以艺术融合促进政治认同
2023-02-12更新 | 295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文萃中学2024届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示意图反映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国家统一和南方开发初见成效B.中华古代文明走向成型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进程加快D.北方少数民族日益活跃
3 . 据统计,曹魏时期的录尚书事、中书监、中书令等八种职官,任职者约114 人,所谓士族只有司马氏兄弟二人,裴秀、陈泰和荀凯等5 人,寥寥无几;而至西晋,上述八种最高职官,任职者约 173 人,其中士族 83 人,宗王外戚 33 人,两项合计已经超过总任职人数的67%。这一变化表明(     
A.西晋王朝统治腐朽B.官员治理能力堪忧C.士族势力日益壮大D.宗王外戚左右朝政
2023-01-15更新 | 247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全市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北魏建立者鲜卑拓跋氏自称“轩辕之苗裔”,建立北周的鲜卑宇文氏则称“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少数民族统治者此举意在(     
A.提高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B.改变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
C.强调自身政权的正统地位D.实现与汉族间的平等地位
5 . 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是中国历史上在新疆地区设治管理的措施,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   ②设置西域都护府   ③设置安西都护府   ④设立伊犁将军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②①④D.②④③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些史书记载,鲜卑族自称是黄帝后裔、匈奴自认为是夏朝后裔,这种现象说明(     
A.少数民族对于中原文化的认可B.少数民族失去民族特性
C.北方少数民族交融进程的完成D.少数民族全面彻底汉化
7 . 孝文帝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宜改姓元氏 …… ”,故皇族拓跋氏改姓元。孝文帝改姓氏的措施(     
A.传播了佛教文化B.促进了经济发展
C.推动了华夏认同D.加剧了民族矛盾
8 .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B.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融
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D.加大了南北矛盾和经济差距
2022-12-27更新 | 289次组卷 | 55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有学者对山西大同地区已发掘的北魏晚期墓葬进行研究时发现,汉族贵族墓中出土的陶俑男戴风帽,女性高髻包巾,身穿斜领窄袖长袍,是鲜卑族的民族服饰;而鲜卑贵族的墓葬形制是方形弧边四角攒尖顶的砖室墓,是典型的汉族墓葬风格。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间经济和文化相互交融B.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
C.三教合一推动民众习俗趋同D.统治者“封建化”的结果
2022-12-26更新 | 286次组卷 | 22卷引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认为,魏晋南北朝是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期,在这个一体化进程中,少数民族用武力带来新鲜的血液,而汉族以其传统文化、政治制度和农业文明发挥了重要的国家整合功能。这主要说明(     
A.国家分裂局面与民族矛盾紧密相关B.民族交融是国家重归统一的重要原因
C.尚武精神开始融入了中华民族血脉D.少数民族文化推动了中原文化的创新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