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尊孔子,为群臣“班赐冠服”,并“行幸鲁城,亲祠孔子庙”,依汉律制定礼乐刑罚;学汉语,令文武百官说汉语、穿汉服;改姓氏,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其中皇族拓跋氏改姓元氏.孝文帝的这些改革主要(     
A.结束了长达百年的分裂局面B.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大开发
C.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D.激化了南北方民族的矛盾
2024-01-1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北魏初期,地主豪强把宗族、佃客组织起来,修筑坞堡,代政府征收赋役。太和十年(公元486年),孝文帝接受建议,“革旧从新,为里党之法”,设立邻长、里长、党长负责清理户口、田亩,征发赋役。这一制度的实施(     
A.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B.瓦解了地主庄园经济
C.强化了基层社会治理D.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北魏在实行均田制的基础上,变旧的以户计征的租调制为新的以丁计征的租调制,具体规定是一夫一妇每年缴纳帛一匹,粟二石。15岁以上未结婚的男子四人,奴婢八人,耕牛20头,也分别出一夫一妇的租调。实施该政策的作用不包括(     

A.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B.增加了财政收入
C.打击了门阀士族地主D.消除了社会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480年,孝文帝至廷尉、籍坊的两所监狱,引见诸囚。同年闰七月,又亲自录囚,“轻者皆免之”。496年,下诏说∶“法为治要,民命尤重。在京之囚,悉命条奏,朕将亲案,以时议决。”孝文帝的上述举措(     
A.旨在巩固北魏王朝的正统地位B.弘扬了中原先进的法治文明
C.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繁荣D.利于缓和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代画像石《讲经图》,教师与学生席地而坐。《北齐校书图》,一名北齐时期的文人坐在胡床上聚精会神地读书。从汉到北齐的变化,反映出的历史信息主题是(     
A.经济开发B.国家统一C.儒学复兴D.民族交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南宋文人胡三省在注释《资治通鉴》时感叹“代北子孙(泛指鲜卑后裔)十居六七矣,氏族之辨,果何益哉!”这反映了
A.民族交融的趋势B.鲜卑政权封建化
C.玄佛道思想并行D.民族平等的思想
2022-01-3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北魏孝文帝把联姻作为增进两个民族之间的了解、扩大相互交流的一种手段,使鲜卑族的文化取向逐渐与汉族相洽,渐至于文化共享。这段论述旨在说明北魏孝文帝的联姻政策
A.展现了汉文化的先进性B.消除了传统的"夷夏"民族观
C.革除了北魏的落后风俗D.促进了黄河流域的民族交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魏晋南北朝时期,很多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的衣冠、语言与中原无异,同时,少数民族尚武、勇健的气质传入中原地区,使中原呈现出慷慨、激越、豪放的气质。这说明当时
A.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B.区域间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
C.北方地区经济实现了农牧互补D.汉族与内迁少数民族相互交融
2022-01-20更新 | 163次组卷 | 16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6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马克思说:“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下列事件,最能体现以上观点的是
A.曹丕定都洛阳B.司马炎代魏称帝C.前秦统一北方D.北魏孝文帝改革
10 . “北魏孝文帝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语和穿胡服,通用汉语、汉服;汉族传统的坐姿是‘席地而坐’,魏晋以来引入北方游牧民族的‘胡床’,从而开始‘垂足而坐’。”这段论述充分说明
A.少数民族已经完全被汉化B.少数民族深受汉文化影响
C.胡族生活习俗影响了汉族D.胡汉之间的交融是双向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