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建立后赵的羯族人石勒,文化程度较低,在军中专设“君子营”以处士大夫,即位后沿用九品中正制选宫,并明令不得侮辱“衣冠华族”。建立前秦的氏族人符坚在位时,恢复“魏晋士籍”,承认士族的免役特权。这些措施(     
A.加速了羯族氐族的封建化B.奠定了国家统一的政治基础
C.促进了北方正常秩序恢复D.有利于缓和与汉族间的矛盾
2 . 如图中的墓葬壁画体现了魏晋十六国时期河西走廊社会生产生活情况。据此可知,当时(     
A.农业动力革命推广到全国B.曲辕犁向西北部传播
C.民族交融促进了生产发展D.实行家庭式劳作方式
2024-02-0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公元496年,孝文帝下诏称“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故改拓跋氏为元氏。这表明孝文帝改姓氏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拓跋氏对中原的统治B.宣示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C.缓和鲜卑与汉族的关系D.彻底改变北方的社会习俗
2023-10-23更新 | 42次组卷 | 68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北重五中2018-2019年高二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图是一件玻璃水注,玻璃由埃及人最早制造,从东罗马帝国传入中国,该文物出土于辽宁地区的十六国墓葬,这有助于我们了解(     

   

A.大一统对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B.西欧与中国北方商贸路线情况
C.民族交融对生活习俗的深远影响D.少数民族政权如何推动丝路交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黄巾起义失败后,战争频发,导致了“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悲惨景象。其中出现长期战乱的时期是(  )
①东汉末年②西晋中后期③十六国时期④南朝中前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7-27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北魏太武帝时期,墓葬壁画醒目地绘着毡帐星布、宰羊饮酒的宴饮场面;文成帝时开始出现养殖耕牛的画面;到孝文帝时期,墓葬中反映农业生产的器物数量增多,集体狩猎等场面逐渐减少。这一变化反映当时北魏(  )
A.墓葬壁画风格多元B.农耕文化取得主导地位
C.游牧文化逐渐消亡D.吸取汉族先进生产方式
7 . 下图为某学者绘制的西晋至唐代《丝绸之路上佛教中心转移路线示意图》。影响这一时期佛教中心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丝绸之路的畅通程度B.中原政局的变动
C.西域地区的经济水平D.佛教本土化趋势
2023-07-19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道武帝(拓跋珪)入主中原以后,面对人口众多的汉族地区,一开始就采取了田租户调的封建剥削方式。拓跋部贵族圈占、抢夺大量的土地,逐渐转化为封建贵族,拥有的奴隶则变成了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材料旨在说明北魏初期(     
A.国家统一为政策调整奠定基础B.统治区域内实行封建剥削
C.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D.拓跋部贵族实行汉族生活方式
2023-07-1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恒德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封建化的过程B.农耕化的过程C.工业化的过程D.汉化的过程
2023-07-15更新 | 140次组卷 | 18卷引用:新疆伊犁州新源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图是嘉峪关魏晋墓中6号墓壁画《犁地》,画面中农夫一手攥着缰绳紧握犁把,一手举鞭,耕牛前曲后躬,力度感强烈,生活气息浓厚。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反映了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B.再现了西域民众安定的生活风貌
C.得益于南北方民族交融的推动D.反映了精耕细作的田庄经济盛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