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 道试题
1 .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次民族大融合……而魏晋南北朝是第二次民族大融合时期。这个时期,北方内迁各民族,因与汉族长期错居杂处,在汉族的影响下,社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并在加速封建化的过程中,逐渐与汉族形成了共同的经济体制,最后多融合于汉族。而在南方,由于大批北方汉人南迁及少数民族出居平地,也造成某些杂居局面,使一部分与汉族关系密切,少数民族逐渐汉化,也有一些迁居或以其他途径进入民族地区的汉族融合于少数民族。但由于汉族人数众多,文化较高,故在整个融合过程中,少数民族汉化则表现为主要的,汉族融合于少数民族却是局部的。

——白翠琴《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的迁徙与融合》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在对传统文化造成剧烈冲击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

——阴法鲁、许树安、刘玉才《中国古代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民族融合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交融的特点和历史影响。
2 . 汉族由先秦既已产生的华夏族发展演变而来,而今中华民族是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总称,是由众多民族在形成为统一国家的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民族集合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人的统治改变了夏商时期亲族聚居,一族即是一“国”的政治结构;在打破旧式部族方国血缘界限的基础上,以周王“授土授民”的名义赐予,建立起一批以周人为统治族的新型国家。一国之内则是各族混居,这就为未来向成熟的地缘国家发展莫定了必要的基础。…… 就是从这一时代起,中华民族的先民才第一次具有了“天下一体”的观念,而作为中华民族主体民族的华夏民族的生长聚合,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

——摘编自王和《中国早期国家史话》

材料二   华夏之名在西周已经出现,它成为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以别于四邻较为落后的民族。后者相对华夏族被概称为“夷”,具体又有夷、蛮、戎、狄等名称。 ……到春秋,四夷进一步向中原地区发展,与华夏诸国杂居,填充了各国之间的很多空地。 ……最终到泰汉以后形成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通过孝文帝的改革,北魏政权从政治制度到经济基础完全转变为汉族传统形式的政权,拓跋鲜卑的主体部分也迅速和汉族融为一体,孝文帝本人及北魏政权由此受到汉族士人的拥戴,十六国以来北方的民族融合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长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1)指出商、西周的国家政治管理制度。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实行的国家政治管理制度产生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华夏”的发展演变。
(3)结合材料三与所学知识,从民族关系的角度,概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商鞅认为人有“好利恶害,喜利畏罪”的自我之心,故“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监督、举报)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战国时代,农耕系统的关键绩效指标为粮食生产能力,作战系统的关键绩效指标是对外作战能力。因此商鞅规定:凡斩获敌甲士一首级者,赐爵一级,赐田一顷,宅一亩,可役使一人为奴仆,若为官可当五十石俸禄之官,“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摘编自方松森《浅谈商鞅变法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材料二   当时北魏统治的北方地区,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战乱之后,文教荒废,典籍缺失,很多书只存其名而无其实,所以孝文帝就想到了向南朝借书的办法,遭拒后只能转而通过其他渠道搜寻书籍,甚至为此专门下了一道诏书,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各种书籍。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须知鲜卑本无文化可言,要有学术文化,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孝文帝的断北语,一从正音,只是为鲜卑贵族进入文化士族开了一扇门户而已。”

——摘编自刘旭《浅议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缺失》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并分析商鞅变法中人力资源管理的落脚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向南朝借书、搜集书籍的原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进入文化士族”采取了哪些措施,试从民族层面评价其历史作用。
2023-10-2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中华民族是一个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在春秋时期被称为夷狄的许多民族融于华夏,至战国时期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古代民族共同体——华夏族。民族的融合与地区性的统一,为以华夏族为核心的“大一统”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孔子作《春秋》,主张“大一统”,强调一统于周礼。进入战国以后,周室沦为大国的附庸,一统于周的观念已成过去。于是思想家们纷纷探讨政治统一、华夷一统等当时亟待解答的问题,陆续出现了一些反映“大一统”理想制度的著作及学说。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材料二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逋七人《迷离原有户籍而出外游食之民)、赞婿、贾人…以熵遣戍”,在直抵阴山的地方置“四十四县”,又派蒙恬率兵三十万北逐戎狄。

——《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元帝竞宁元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

——《资治通鉴》司马光·卷二十九

材料三   北族王朝在入主中原的过程中,他们有机会对汉文化取得相当深入的了解,同时却逐渐疏远,甚至完全断绝了与其原居地之间的联系。最典型的例子英过于北魏。……不论是出于有意还是无意,他们与文化上亲缘人群之间的联系总之是断绝了。这种断绝意味着,这些王朝不得不更多地依赖于被征服地的本土资源,也就是汉文化的资源,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在有些时候,甚至他们与汉族之间的族类界限也变得有点模糊了。

——摘编自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并指出孔子面对这一新形势而提出的思想主张。
(2)依据材料二,概括秦汉时期在民族关系处理上有哪些方式?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例,说明北魏是如何“更多地依赖”“汉文化的资源”“来维持自己的统治的”,并从民族关系的角度简要概述其历史意义。
2023-10-24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朝时期,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由于北人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冶铁技术,南方冶铁业因此得到发展。稻田耕作开始使用铁犁、耙、耖等铁农具,这使得北方作物麦、粟、菽等耐旱、耐寒作物在南方得到推广。随着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和产量的提高,剩余产品也随之增加,这推动了南方粟、麦市场的发展。历宋、齐、梁三朝都城建康有较大规模的粟、麦市场。此外,山区的“蛮族”在政府的鼓励下,大力开发“蛮田”,使得“蛮田大稔,积谷重岩,未有饥弊”。

——摘编自杨乙丹《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科技文化的交流及其思考》

材料二   以往史学界有一种传统的看法,认为只有建立全国性的统一政权,才能促进当时经济的发展,而对分裂时期的地区性政权或偏处一隅的地方性政权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则往往不予注意,也没有给以应有的评价。从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间歇发展中不难看出,即使暂时处于分裂时期,只要地方政权的统治者实行缓和矛盾、保境安民的政策,是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

——摘编自许辉《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商周三族的起源、兴起、所在地域等皆不相同,但是夏商两族却认为他们的祖先的起源与兴起和所在的地域都是在大禹所奠定的疆域内,赞奉大禹所开拓的“禹绩”。此外,“中国”之称,最早见于周初武王和成王之时,按照《说文》的解释,“夏,中国之人也”,是指认同为夏人和继承夏文化的人。这样,“夏”到西周已经发展为民族的名称。在西周,原属不同来源、不同部落集团的祖神,已纳入同出黄帝的谱系之中,这便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经济、文化方面,夏商周本来比较接近,都以农业为主,其先民都以粟、黍为主要农作物。青铜技术在夏代开始发达,商周达于鼎盛。文化方面殷墟甲骨文字与周原甲骨文字及商、周铸在铜器.上的铭文同属一文字体系,都是汉字构字六种方法齐备的成熟文字,呈现同一民族共同体的又一重要特征。

——摘编自白至德《白寿彝史学二十讲:上古时代.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继位后,他模仿汉族王朝的礼仪,建太庙、祭祀孔子养国老;仿照汉人官制,大定官品,考核州郡官吏;设立太乐宫,议定雅乐,除去郑、卫之音,依据儒家六经,参照各国音乐志,制定声律。通过吸取汉族的先进文化,学习封建的统治思想及理论,北魏建立了有效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制度。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夏,商,周三族交融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影响。
2023-10-2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3世纪末,关中发生饥荒,汉、氐各族大批民众被迫流亡到汉中地区,其中十余万人获准进入巴蜀。西晋益州刺史谋求割据自立,为收编移民而残害流民首领,各族流民在氐族人李特的率领下攻克成都,粉碎了其割据阴谋。不久,西晋政府又下令遣返流民。史载:“时罗尚(西晋新任益州刺史)贪残,为百姓患,而(李)特与蜀人约法三章,施舍振贷,礼贤拔滞,军政肃然。百姓为之谣曰:李特尚可,罗尚杀我。"李特去世后,其子李雄领导流民再次攻下成都,李雄在部下及部分蜀中大户的拥戴下称皇帝。“雄于是下宽大之令,降附者皆假复除。 虚己爱人,授用皆得其才,益州遂定”由是夷夏安之,威震西土。时海内大乱,而蜀独无事,故归之者相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

材料二   十六国后期,长期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的人民大多已经学会说汉语,汉语成为了北方诸族的通用语言。起初,在汉人群体中,“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观念甚嚣尘上。与之相对的是,不少少数民族的人也对汉人持有偏见。 但是随着移民群体的增多,各族人民杂居更加广泛、交错,各民族之间的了解也日益增多,相互之间的看法也开始改变,“夷夏之别”变得越来越不明显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公元3世纪末大量人口迁入巴蜀的背景及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十六国后期民族关系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023-10-2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并指出“胡乐、胡舞”等所反映的现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族交融的方式有哪些?
(3)从“历史解释”角度谈一谈你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多元认识。
2023-10-2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魏前期,黄河流域经历了长期的战争,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生产凋敝,民不聊生。许多农民不得不投靠大族豪强,沦为荫附户。荫附户不承担国家的赋税徭役,其负担必然要转嫁到其他劳动人民的身上;而大族豪强对荫附户实行残酷剥削,荫附户也苦不堪言,社会阶级矛盾不断激化。“世祖(拓跋焘)经略四方,内颇虚耗,既而国衅时艰,朝野楚楚”,这就是文成帝继位时面临的社会现实。文成帝(440465年)曾经派出二十多批官员巡视州郡,检查地方垦田、徭赋、吏治和刑法。他五次发诏惩治贪官污吏,并一度减轻赋税,免收相当于常赋一半的杂调。这些措施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收效甚微。

——根据司马光《资治通鉴》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文成帝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北魏文成帝改革。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晋十六国形势图                                                                        东周形势图

匈奴

鲜卑

前赵

北凉

后赵

前燕

后燕

南燕

南凉

西秦

宗贝

前秦

后凉

后秦

成汉

前凉

北燕

西凉

材料二   前燕创立者鲜卑慕容氏宣称先祖是“有熊氏之苗裔”,前秦创立者氐人苻氏宣称先祖为“有息之苗裔”,后秦创立者羌人姚氏宣称“其先有虞氏之苗裔”,大夏政权创立者赫连勃勃声称:“朕大禹之后,世居幽朔。"

——《晋书》


(1)比较材料一中两张形势图及十六国统治者族属表,分析十六国国号设置的特点。
(2)概括材料二中的历史现象,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并举一事例论证这一现象的影响。
2023-10-18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