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建安十八年(213),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下诏恢复古代九州之制,“省幽、并州,以其郡国并于冀州”,裁撤本为孙权控制的交州。至建安二十四年,将全国州数始终维持在九个。曹操复古改制的实践体现了(     
A.魏国在三国中占据优势B.大一统思想的历史传承
C.东汉朝廷政令执行通畅D.地方行政层级持续变化
2023-08-28更新 | 4081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3年新高考江苏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三国志》的作者是以魏晋为正统的,把曹操作为正面形象来描写。而自从罗贯中《三国演义》持拥刘反曹的思想,把曹操当作奸雄来描写后,曹操的形象一落千丈,尤其是在明清时期,曹操奸雄形象已成定论。针对这种现象,毛泽东指出,曹操结束东汉末年豪强混战的局面,为后来的西晋统一铺平了道路。又说曹操统一北方,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发展生产,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是值得肯定的,是了不起的。由此可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A.应搜集证据尽量避免定论B.要以正统价值观为评价标准
C.应尝试价值标准的多元化D.受评价人的立场影响
2023-08-28更新 | 38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高考历史猜题卷(四)
3 . 西晋灭吴之战与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两次著名的“南北战争”。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①西晋灭吴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   ②淝水之战缓和了民族矛盾
③两次战争主要发生在长江沿岸                    ④两次战争都是北方政权攻灭了南方政权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表展示了东汉与三国时期人口数量的比较,出现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户数口数
东汉157年1067796056486856
263年663423147342344328817672881
263年280000940000
280年5300002300000
A.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B.豪强士族的发展壮大
C.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D.土地私有制走向没落
5 . 西晋末年的移民路线主要有:从冀州迁往辽东地区;从洛阳一带迁往扬州;从长安出发,西北经凉州达敦煌地区,东南经豫州前往扬州,西南则迁往益州以及更西南。对此的合理解释是,当时(     
A.政治因素影响人口分布态势B.区域间商品交流逐渐频繁
C.区域经济差异影响移民方向D.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为东汉三国时期登记在册的户数及人口数情况表。影响其变动的主要因素是(     
东汉三国户口数表
时间户数口数
东汉157年1067796056486856
263年663423
1466423
4432881
7672881
263年280000940000
280年5230002300000
A.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B.地主豪强势力把持地方
C.粮食产量减少趋势明显D.北方人口大量迁往南方
7 . 如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阶段②的特征是(     
A.早期国家的建立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经济重心的南移D.君主专制的强化
2023-08-12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学考)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3世纪末,关中发生饥荒,汉、氏各族大批民众被迫流亡到汉中地区,其中十余万人获准进入巴蜀。西晋益州刺史谋求割据自立,为收编移民而残害流民首领,各族流民在氐族人李特的率领下攻克成都,粉碎了其割据阴谋。不久,西晋政府又下令遣返流民。史载:“时罗尚(西晋新任益州刺史)贪残,为百姓患,而(李)特与蜀人约法三章,施舍振贷,礼贤拔滞,军政肃然。百姓为之谣曰:‘李特尚可,罗尚杀我’。”李特去世后,其子李雄领导流民再次攻下成都,李雄在部下及部分蜀中大户的拥戴下称皇帝。“雄于是下宽大之令,降附者皆假复除。虚己爱人,授用皆得其才,益州遂定”,“由是夷夏安之,威震西土。时海内大乱,而蜀独无事,故归之者相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

材料二   自秦朝以后,大一统始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基调。比较来看,欧洲的面积与我国相当,但自古罗马帝国以后就逐步分裂为众多国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文字基本统一、观念基本相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而欧洲并没有形成这样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在这一过程中,由中原人构建、各民族参与发展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成为各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在中原地区形成的科技文化和制度文化,成为周边各民族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摘编自何星亮《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中华民族复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公元3世纪末大量人口迁入巴蜀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公元3~6世纪中欧人口迁徙的后果的差异。
2023-08-10更新 | 204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2022-2023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标志东汉末年以来分裂割据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A.西晋灭蜀B.西晋定都洛阳C.西晋灭吴D.西晋迁都长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诸葛亮指出曹操大军南下,远道而来,犹如强弩之末,又不习水战,孙权刘备合作定能取胜;曹操败后势必北撤,三分天下的局面自然形成。验证诸葛亮观点的战役是(     
A.牧野之战B.官渡之战C.淝水之战D.赤壁之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