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北魏孝文帝时,铸“太和五铢”并强力推行,仍只流通于京师洛阳一带;宣武帝铸“永平五铢”,京师及诸州镇也未能统一流通,民间交易必须用货币时,甚至出现“分截布帛,以济有无”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B.汉化改革阻碍货币流通
C.京城成为经济政治中心D.经济发展出现地域差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
A.耧车B.翻车C.筒车D.风力水车
2020-10-23更新 | 261次组卷 | 53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拓跋宏“以新都洛阳为中心出现了汉文化的复兴”,他也“由鲜卑国主化为中华皇帝”。材料说明孝文帝
A.认同汉族文化B.注重学以致用
C.锐意改革旧俗D.潜心文学创作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长期破坏,政局动荡不安,长期分裂割据,人心涣散,实是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主要忽视了该时期
A.民族交融的作用B.察举制的积极作用
C.江南经济发展超过北方D.有效打击士族势力
2020-10-15更新 | 325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北魏时期,为巩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孝文帝将都城迁到
A.平城B.长安C.开封D.洛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洛阳伽蓝记》成书于6世纪初,书中对北魏洛阳城的佛寺及与之有关的名人轶事、奇谈异闻都有详细记载。其中说道:“自晋宋以来,号称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这主要反映了(  )
A.魏晋时期战乱没有波及到洛阳城B.北朝经济繁荣吸引南方士族北迁
C.北魏学习汉文化促进了社会繁荣D.国家统一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
2020-10-08更新 | 502次组卷 | 23卷引用:北京市门头沟区2019年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下令放弃本部族崇拜的天神不祀,改为圆丘祭天方泽祭地和以祖宗配天,把君临中原的北魏第一位皇帝 拓跋郁律奉为太祖,位列太庙。这些举措旨在
A.革除鲜卑族落后习俗B.承继华夏文化正统地位
C.强化君主的专制权力D.消解旧贵族的政治阻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公元494年末,孝文帝禁止穿鲜卑服,要求鲜卑人穿汉人衣服;后来又规定改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孝文帝的根本目的是(  )
A.摆脱鲜卑贵族的束缚B.摒弃鲜卑族的陋习
C.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D.借汉化巩固统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孝文帝曾下诏曰:“乡饮礼废,则长幼之叙乱。孟冬十月,民闲岁隙,宜于此时导以德义。可下诸州,党里之内,推贤而长者,教其里人父慈、子孝、兄友、弟顺、夫和、妻柔。”这说明孝文帝
A.以三长制维护社会秩序B.注重对民众的道德教化
C.运用律法强化基层治理D.注意保障农民劳动时间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