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西晋时实行占田课田制,占田数是指一般民户可以按人口占有和耕种的田亩数,课田数则是按丁承担租税的田亩数。据下表可知,当时
占田数课田数(男女16岁至60岁为正丁,13岁至15岁、61岁至65岁为次丁)
男子一人占田70丁男课田25亩次丁男课田25亩
女子一人占田30亩丁女课田20亩次丁女及老小没有课田
说明占男数额,只是允许民户自行占有的数额并非由国家如数进行分配无论占田是否达到法定标准,都要按照规定的课田亩数交纳田租

A.政府维护小农经济,确保税收B.一般家庭都拥有至少百亩土地
C.政府无视土地兼并,任意加赋D.妇女受到重视,地位逐步提高
2020-01-14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天津中学2019年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象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官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被严厉禁止。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造成古代天文学研究长期落后B.天文知识有助于发展农业生产
C.观测天象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D.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2019-12-27更新 | 316次组卷 | 49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述了战国时的一次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材料二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赋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1)材料一中的“商君”指的是谁?这次变法中有关土地制度方面的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经济现象?请说明江南地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至少列举2点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北魏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至少列举2项措施)
(4)综合以上两大改革,你认为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4 . “北魏孝文帝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语和穿胡服,通用汉语、汉服;汉族传统的坐姿是‘席地而坐’,魏晋以来引入北方游牧民族的‘胡床’,从而开始‘垂足而坐’。”这段论述充分说明
A.少数民族已经完全被汉化B.少数民族深受汉文化影响
C.胡族生活习俗影响了汉族D.胡汉之间的交融是双向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从三国后期到西晋初期,位于北方地区的政权战胜其他割据政权,形成统一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C.北方政权成功地削弱了导致分裂的豪强地主势力
D.北方政权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7 . 东晋政权维持了长期的偏安统治,疆域大体上局限于淮河、长江流域以南。其势力范围最广时,在北方到达
A.淮河B.淮河以南C.黄河南岸D.长江北岸
9 . 如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a政权的建立者是
A.匈奴族B.鲜卑族C.氐族D.羌族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