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下面是我国古代两个时期的形势示意图。图1到图2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发展的主要趋势是
A.民族隔阂逐渐消失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诸侯混战愈演愈烈D.由分裂逐步趋向统一
2021-10-20更新 | 2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祖逖在西晋末年亲自率领乡党数百家避居江南,于313年请求皇帝交给他北伐的任务。政府只给他很少的给养,不给兵员和器杖,祖就率领与他一道南移的人,从京口渡江,进屯准阴,铸造兵器,并招募了两千余人。317年,祖逖的北伐军进攻到河南、安徽一带320年,又在汴水击溃了石勒的军队,北进到黄河沿岸。当祖逖准备进取河北时,晋元帝派遣戴若思来指挥北伐军并监视祖逖,祖逖因此忧愤而死。不久,曾为祖逖所收复的河南的大部分失士,又为石勒所攻陷。

材料二   桓温是随晋宣南渡的豪族,他在平蜀之后,曾领导过三次北伐。公元354年,桓温率军四万从江陵一直进军到蓝田,重兵围困长安,进军途中受到关中汉族百姓的欢迎。前秦采取了“坚壁清野”的策略,致使晋军给养不济,被迫于当年九月退兵。356年,桓温一度收复了洛阳,并上书皇帝,力请迁回故都(西晋时的首都),遭到皇帝漠视。不久,河南的大部分壁土又为鲜卑族的慕容氏所占。公元369年,桓温率领五万大军与鲜卑族慕容氏的大军激战于中原,获胜后北波黄河,迫近前燕的都城,但又因为粮送不济而败退,收复的失土重新沦陷。此后,桓温再也没有北伐。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玻等编《东晋祖逖桓温北伐图说明》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祖逖、桓温北伐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祖逖北伐和桓温北伐失败的共同原因。
4 . 从下图可以得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形成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D.繁荣昌盛与开放包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下面是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演变图,其中指代东晋政权的是
A.AB.BC.CD.D
2020-10-14更新 | 21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调研(一)历史试题
6 . 某同学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帮他拟定一个正确的主题
①《赤壁之战形势图》 ②《三国鼎立形势图》
③《淝水之战形势图》 ④《北魏孝文帝迁都示意图》
A.中华文明的起源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开放的社会D.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2019-11-06更新 | 275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同步课堂好题精炼(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