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     
A.封建统治者限制商业活动B.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C.我国经济重心南移D.朝代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
2024-05-31更新 | 102次组卷 | 27卷引用:广西南宁市东盟黄冈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东汉末年,刘备在成都铸造“直百五铢”大钱,重量为五铢钱的三倍,可当100枚五铢钱使用;孙权称帝后,东吴发行钱币“大泉五百”,重十二铢,与500个五铢钱等值。孙刘的措施
A.加重了对民众的剥削B.减轻了通货膨胀的冲击
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加快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2021高三下·福建·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三国时期,孙吴立国江东59年,前后四帝共有18个年号,如黄龙、赤乌、神风、天册、天玺、天纪等,而曹魏和蜀汉此类符瑞年号较少。据此可知,孙吴政权
A.推崇天人感应思想B.权力更迭导致年号更换频繁
C.借助年号宣扬正统D.大力削弱儒家思想主导地位
2021-11-09更新 | 1959次组卷 | 34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大军进兵滇池(今云南晋宁东),并分兵平定了四周的部族。自此,整个蜀汉南方的叛乱被成功平定。平叛之后,诸葛亮从长远利益考虑,采取“不留兵,不运粮”的政策,不仅任用当地土著为长官,还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引导他们自治;同时,诸葛亮命令李恢在当地兴修水利设施,并修复了一条已经断了一百多年,南中地区通往成都的道路,使得交通往来大为方便;诸葛亮还从内地引来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如引进牛耕,以改变当地落后的刀耕火种的方法,提高了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力,从而吸引了许多原以狩猎为生的少数民族“渐去山林,徒居平地,建城邑,务农桑”,走向定居的农业社会。此外,诸葛亮还顺便在当地统一了货币。开发南中,也给蜀汉政府增加了大量收入,“军资所出,国以富饶”。诸葛亮的一系列政策,大大改善了原来南中地区落后的文化和生活,解除了蜀汉的后顾之忧,并从中得到物力和人力的支持,使他可以专心对付曹魏,开始了北伐曹魏的战争。

——摘编自马曜《诸葛亮安定南中和团结少数民族的历史功绩》


(1)根据材料,概括诸葛亮在南中推行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诸葛亮的改革对蜀国的影响。
2021-11-04更新 | 12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北海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