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

——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的战书

材料二   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国至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的统治。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对北魏的统治有何影响?
(2)材料一和材料二是什么关系?面对这些问题,孝文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3)结合材料一、二,谈谈对民族关系的认识。
2022-04-2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闯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魏太和年间关于迁都问题的大讨论

改革派
孝文帝元宏
元澄等宗室王
李冲等汉族高门人物

清醒认识到鲜卑族与汉族的文化差距,认为这是导致政权不稳的重要因素,主张迁都。


保守派
太子元恂
穆泰、陆叡等北魏元老重臣

认为一旦迁都,鲜卑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势必改变,失去游牧民族强悍善战的性格和习惯,反而不利于鲜卑贵族的统治。

中间派
高闾、李同等鲜卑贵族中的开明知识分子

对落后的塞上与苦寒的平城并不十分留恋,不反对迁都。但认为迁都后朝廷的典章制度可以学习汉族,而鲜卑族服装、语言等风俗习惯应保留下来。

——摘编自崔明德、佟宝锁《“怀土”与“变俗”:北魏太和年间关于迁都问题的大讨论》


(1)根据材料,分析孝文帝迁都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从北魏迁都问题大讨论中得到的改革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