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表明(     
A.西晋时民族间融合趋势增强B.内迁民族已经完成了封建化
C.少数民族内迁导致西晋灭亡D.内迁民族深受儒家伦理影响
2022-08-05更新 | 1191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十县一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关中之人,戎狄居半”,但汉族与少数民族都认为自己是华夏的传人,少数民族“崇尚儒学,明达政事”,汉族也“纳四夷之乐”。反映了当时 (     
A.汉族政权强制少数民族汉化B.平等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C.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始形成D.民族融合强化了文化认同
2022-07-22更新 | 752次组卷 | 23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人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种现象说明(       
A.中原地区的人们大量迁徙到边疆B.西晋对内迁各族实行了仁政
C.内迁各少数民族已全部封建化D.民族交融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西晋建立后,晋武帝创立了旨在培养贵族子弟的国子学,与太学并立,五品以上官员的弟子方能入学,教授《书》《诗》《易》《三礼》等课程。这表明当时(     
A.国家开始兴办官学B.门阀士族控制政权
C.儒学影响官员选拔D.儒学仍是官方正统
2022-07-18更新 | 271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2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5 . 魏晋南北朝出现了许多诫子文书,如曹操《诫子植》、嵇康《家诫》、颜延之《家诰》等,最典型者当属诸葛亮的《诫子书》。一般的庶族家庭也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由此可以推知,魏晋南北朝时期
A.儒家思想地位提升B.印刷技术快速发展
C.世族文化影响扩大D.宗法观念受到推崇
2022-06-27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A)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图是某一时期政权更迭图的部分截图,这一时期是中国的一个大分裂时期,当时中国境内并存许多政权,也出现了短暂统一的局面。其中③代表的政权是(       
A.西晋B.东汉C.北魏D.东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西晋末年,大量少数民族纷纷南下内迁,并先后成立了多个国家。为了提升自己的合法性,他们都选择中国古代的黄帝或者尧、舜、禹作为自己的祖先。这表明
A.农耕生活吸引力较大B.北方统一进程加快
C.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D.中原文明影响深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西汉中期至西晋,中原王朝先后允许已归附的匈奴、鲜卑族内迁到陕北、晋北、幽州北等长城一带、羌、氐内迁到关中地区聚居。这些举措
A.加快了中原王朝的衰落B.解决了边患的危机
C.实现了北方地区的统一D.推动了北方民族交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政权,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夏政权,“自以匈奴夏后氏之苗裔也,国称大夏”;鲜卑人拓跋什翼健建立代国,自认为是神农氏的后裔。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
A.人口迁徙促进区域开发B.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
C.战乱频繁导致国家分裂D.黄帝是各民族共同祖先
2022-05-31更新 | 1015次组卷 | 58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1
10 .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均将实现统一大业作为立国目标。南北朝时期,北朝认为它就是中国,南朝是从自己分裂出去的一部分。南朝也认为自己是中国,北朝应属它所有。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B.儒佛道之间交汇融通
C.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地区D.大一统观念深入人心
2022-05-30更新 | 2515次组卷 | 27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