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0 道试题
1 . 下面是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朝时期的朝代变迁示意图。该图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     
A.由分裂走向了统一B.同源共祖的意识萌发
C.南北政权始终对峙D.各民族间矛盾的激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北魏孝明帝正光年间(520—525年),“四方多事,加以水旱,国用不足”。有官员上奏提议取消常年给百官提供的酒类特供,得到批准,但规定了例外情况,如负责祭祀的官员和“远蕃使客”。北魏孝明帝的这一做法(     
A.易加剧统治危机B.利于推进民族交融C.可消除财政困难D.净化了官场的风气
3 . 北魏太和年间,孝文帝进行法制改革,提出以“参详旧典,务从宽仁”为主体的法制观念,实行缘坐刑改革(使受连累的范围大大缩小),用流刑来代替死刑等。这些措施体现了(     
A.轻刑慎刑,尊法敬天B.尚法存礼,体系完备
C.援礼入法,礼法结合D.德主刑辅,程序公正
4 . 魏晋南北朝时,在今江苏丹阳立新丰堰,“溉田八百余顷”;在今浙江湖州筑获塘,“溉田千顷”;在湖北荆州筑获湖,“堰湖开渎,通引江水,田多收获”。水利灌溉的修整说明(     
A.经济重心的南移B.南方农业的发展
C.民族融合的趋势D.豪强势力的发展
2023-12-09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三新学术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期,确立部分鲜卑贵族为“勋臣八姓”,同时让他们的子弟与汉族高门四姓(崔、卢、郑、王)通婚。孝文帝此举(     
A.削弱了草原民族的势力B.意在巩固政治统治
C.推动了门阀政治的发展D.注重整顿社会风俗
2023-12-0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汉国(前赵),因当年刘邦曾以公主“妻冒顿”,因此匈奴成了“汉氏之甥”;鲜卑人建前燕、后燕、南燕、西燕,自认“其先有熊氏之苗裔”,“有熊氏”则是黄帝部落的称谓;羌人姚苌建立大秦政权,称“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为羌酋”。这反映了(     
A.边疆民族不断内迁B.华夏认同观念凸显
C.民族矛盾得到缓和D.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匈奴族和羯族自认是夏朝的后裔,鲜卑族自认是黄帝的后裔,羌族自认是虞舜的后裔。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说明(     
A.民族交融的趋势进一步加强B.内迁各族已经完成了封建化
C.西晋对内迁各族实行了仁政D.内迁民族政治地位得到提升
8 . 下图是魏晋时期人口迁徙局部示意图。这一现象的出现(       
A.加剧了中原政局的动荡B.巩固了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
C.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D.结束了政权分立的割据状态
2023-12-0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质检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山西南部的羯人,大部分从事农耕,善于织布,喜欢穿青绛色的衣服。西晋时,洛阳的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汉族人民也学习经营畜牧业。

材料二   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完全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文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钦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地汉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第5课的内容,指出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交融对国家发展的作用。
2023-12-0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武宣县丰华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的长久统一为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秦、汉政府鼓励农民垦荒,调动了农民开发土地的积极性,而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也使更大面积的土地开发成为可能。土壤耕作技术、水利灌溉技术、作物栽培技术、蚕桑培育技术都比前代有了明显的提高。此外,黄河流域出现了水稻的种植,麦、菽也在南方有了一定推广,单位粮食生产量较先秦时期提高了3倍左右。黄河套区、河湟谷地、河西走廊、天山南部以及长江中下游等地区逐渐成为新的粮食产区。

——摘编自王双怀《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

材料二   西晋末年,北方陷入了少数民族割据混战的局面,中原地区人民被迫四处流迁。而东晋的建立,为南迁百姓提供了一个庇护所。在南迁人民的影响下,南方农业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使得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性得以体现。此外,麦、菽等北方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使江南地区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双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长江流域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也日益提高。

——摘编自刘璐《试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农业快速发展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发展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