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0 道试题
1 . 南北朝时期,部分南方人刚到洛阳做官时,几乎不碰当地流行的羊肉、酪浆等食物。然而,多年之后,他们的餐桌上出现了此类食物。据此可知,南北朝时期(       
A.各地饮食趋于一致B.民族矛盾实现缓和
C.民族交融日益发展D.华夏认同持续加深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起于曹丕废汉自立(公元220年),止于隋灭陈(公元589年),历时将近400年。就其时代特征而言,有以下几点:

①政治局面:长期分裂割据。

②南北经济:此消彼长。

③民族关系:在冲突中走向融合。

④国家制度:承秦汉启隋唐这一时期的许多制度,表现出承前启后的过渡性。

⑤士族政治:在盛极而衰的过程中显示其特色与能量。

⑥思想文化:包容异质和张扬个性。

根据所学,结合上述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②③民族关系特征任选一个题目,并结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原“大传统”中的“文”与“礼”具有极高的价值,不是由于其高雅性,而是由于其实用性,即在官僚制度实践中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也因此受到北魏朝廷重视,并逐渐成为北魏权威价值结构中的高价值项。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这是北魏崛起过程中的必然选择B.这是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必要前提
C.中原“大传统”符合北魏的传统价值D.中原与边疆地区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2023-12-19更新 | 173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隋书·食货志》记载,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立郡县,往往散居,无有土著……又岭外酋帅,因生口翡翠明珠犀象之饶,雄于乡曲者,朝廷多因而署之,以收其利。这说明(     
A.地方豪强威胁中央集权B.南方地区得到一定开发
C.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开始D.史籍记载受到政权影响
5 . 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之时,南方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逐步进入南北经济并驾齐驱的局面。对此理解正确的应是(     
A.政局动荡影响区域经济格局B.北方经济优势不复存在
C.南北方对峙的状态日趋明显D.政治中心呈现南移之势
2023-12-19更新 | 128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教能教育集团(昆明艺卓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吕思勉为晋朝惋惜:“然而大权始终为自北南迁的贵族所把持,使宋武帝(出身贫寒)一类的人物,直到晋末,才得出现于政治舞台上,这也是一笔很大的损失。”造成这一损失的制度原因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推恩令
7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些史书记载,鲜卑族自称是黄帝后裔、匈奴自认为是夏朝后裔。这体现了该时期部分少数民族的(     
A.文化认同B.疆域拓展C.政权认同D.文化多元
8 . 永嘉之乱以后,北方陷入了长期的战乱,大量北方世家大族迁徙到了南方,历史上称为“衣冠南渡”。许多南迁成功的百姓,大多数都是以世家大族为首领。当时拉拢士族的一个政策就是设立侨州、侨郡,并对南迁的百姓免除赋役。这一政策(     
A.不利于东晋政权的稳固B.有利于缓和南方地区的人地矛盾
C.加速了赋役制度的瓦解D.体现了对士族身份的认同和优待
9 . 提及北魏孝文帝改革,史料记载:“太和十九年(495年)十二月甲子,孝文帝在光极堂会见群臣”,“班赐冠服”。这一举措旨在(       
A.普及汉族的服饰B.学习中原的文明C.抛弃鲜卑的习俗D.促进民族的交融
2023-12-1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公元493 年(太和十七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力排众议,把都城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迁到洛阳。这次迁都(       
A.强化了北魏对长江流域的控制B.完成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
C.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彻底摧毁了北魏贵族势力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