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曹操借鉴了汉代西域屯田的成功经验,于公元196年实行《置屯田令》。屯田采用军事化组织形式,主要分为军屯和民屯两种形式。民屯的劳动力主要来自流民,军屯的劳动力自然为军人。曹魏的屯田制主要目的是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生产充足的军粮,保证战争的需求。早期屯田是曹操应付北方地区统一战争的事业的一部分。司马氏掌握政权后,出于对屯田兵的担忧,最终废弃屯田。北魏太和年间,中国北方地区已经统一,但社会重新基本安定以后,流民返回故里时却发现土地已被别人占据。同时,在长时间的战乱里形成的坞堡(一种民间防卫性建筑,大约形成王莽天凤年间,当时北方大饥,社会动荡不安。富豪之家为求自保,纷纷构筑坞堡营壁)组织遍布北方地区,不仅占有大量耕地,而且隐匿户口,侵夺税利,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北魏实行均田制,一是为了将流动人口与荒芜土地对应起来,二是为了限制、消解战争中逐渐壮大起来的坞堡经济。

——摘编自宋文杰《北魏均田制与曹魏屯田制关系探讨》

材料二均田制的分配原则是按人口均等分配土地,农民在属于他们的土地上自由耕种,过着典型的小农经济生活。农民以向国家交付租调,体现着他们与封建国家的隶属关系。自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以后,均田制度相继为东西魏、北齐、北周及隋唐等封建王朝的统治者所采用,直到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两税法实施,均田制才退出历史舞台。均田制播扬海外,日本的班田、朝鲜的丁田,无不受其影响。这种封建土地制度是在拓跋族入主中原后出现的,它必然与拓跋族内部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关,也与当时北部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条件密切相联。

——摘编自薛振《论北魏均田制产生的社会原因》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曹魏屯田制与北魏均田制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实施均田制的目的以及影响。
2023-12-24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的进步。与这一现象相关的原因有(     
①北方战乱,北民南迁   ②全国大一统政权的建立
③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   ④南方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023-12-2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 云南省保山市BC类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3 . 下图为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形势示意图。与此图相适应的历史描述是(    
A.战乱频繁,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科举盛行,对外交往活跃
C.民族交融,南方经济初步开发D.佛教盛行,商品经济繁荣
4 . 东晋建立之初,高门士族琅琊王氏当权。《晋书·王导传》记载“及帝登尊号,百官陪列,(司马睿)命导(王导)升御床共坐”,时称“王与马,共天下”。材料反映了(     
A.皇权与相权的博弈B.军阀割据危及中央集权
C.东晋士族专权D.东晋出现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2023-12-23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5 . 前秦是氐族建立的政权,但当时苻坚派人进军西域时的告诫语却是:“西戎荒俗,非礼仪之邦。羁縻之道,服而赦之,示以中国之威,导以王化之法,勿极武穷兵,过深残掠。”氐人本是戎狄,却称西域各族为戎,类似这样的少数民族统治者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相当普遍。材料反映了(     
A.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巩固B.各民族间的隔阂已然消失
C.少数民族封建化程度加深D.各政权争夺统治的正统性
2023-12-2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战国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潮流,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两者的共同之处(     
①都推动了封建经济社会发展   ②都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③都为后世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④都有移风易俗制度革新内容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2023-12-2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故重武轻文的现象相当严重。一些人还以卫青、霍去病为榜样,认为他们虽然不读书,却能成为公辅,故“男儿当横行天下,自取富贵,谁能端坐读书,作老博士也”,这反映出当时(     
A.科举制推动社会阶层流动B.社会动荡激发爱国情怀
C.佛道两家发展为时代主旋律D.门阀政治的影响
2023-12-2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成语“羊车望幸”讲的是西晋皇帝司马炎每天晚上会乘坐羊车在宫中巡游,羊停在哪座宫殿门前,哪座宫殿就是他就寝之处。这是羊车第一次出现在历史典籍的记载之中。2023年,在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秦始皇陵陵西墓葬发掘负责人透露,在该墓葬的发掘中,发现了羊车的实物,这在中国考古史上非常罕见。这印证了(     
A.陈寅恪的“从事物的演化和联系考察历史,探究史料”
B.胡适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C.王国维“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古史新证》中提到的二重证据法)
D.梁启超的“对旧史不可轻信,十之七八应取存疑态度”
2023-12-2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魏晋时期(公元220—420年),在两汉时期农业高度繁荣的关中地区出现了“百姓不专农殖,乃无车牛”的情况。黄河下游地区,农业生产也遭到极大破坏,生产凋敝,田地荒芜。地处边疆的河套平原、河西走廊等重要农业区,大部分都成为游牧区。这反映出(       
A.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B.统治者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C.区域经济差异性较明显D.游牧文明具有强大的活力
10 . 西晋时期“东南之人食水产,西北之人食陆畜”,北方人常常谴称南方人为“鱼鳖之徒”,至北魏时期,京城各郡食鱼之人渐多,甚至出现了“洛鲤伊鲂,贵于牛羊”的景象。这一变化反映了(     
A.南北民族交融加强B.国家经济重心南移
C.北方农业得到恢复D.南北饮食习惯趋同
2023-12-2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江南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分科诊断模拟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