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在孝文帝之前,北朝的郊祀活动多与北方民族所固有的民族宗教有密切关系,对天及自然神的崇拜具有突出的地位。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重新在洛阳近郊举行郊祀,废除了在西郊进行北族式的祭天礼仪。王夫之评价为: “弘(孝文帝)始亲政,作明堂,正祀典,……修舜禹周礼之礼……。”这反映了(     
①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                              ②南北民族差异逐渐消除
③统治者重视政权的合法性                              ④中华文化的连续性特征
A.①②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④
2024-01-01更新 | 153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北京卷03)(15+5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2 . 东晋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称:“吾先公以来世奉中国,且华裔理殊,强弱固别,岂能与晋竞乎?何为不和以害吾百姓邪!”氐族苻坚称:“今四海事旷,兆庶未宁,黎元应抚,夷狄应和,方将混六合以一家,同有形于赤子。”这表明当时(     
A.中原王朝与北方各族关系融洽B.边疆与内地呈现一体化趋势
C.北方少数民族华夏认同感增强D.北方各民族间差异逐渐缩小
2023-12-28更新 | 420次组卷 | 9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西汉时期,“(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焚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到了南朝时期,有史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农业多种经营兴盛,形成全国性的商业贸易网络
B.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C.江南土地大量开垦,农业、手工业产量得到提高
D.南方棉花种植逐渐推广,棉纺织业得以快速发展
2023-11-16更新 | 483次组卷 | 13卷引用:历史(北京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对于西晋以来的“五胡内迁”,有学者指出:“五胡主动汉化,并非忘记祖先和自我矮化,而是拥有超越部落政治、建设超大规模政治体的雄心。”该学者认为,“五胡内迁”(     
A.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B.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C.改变了中原地区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形态
D.引发了亚欧大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2023-11-13更新 | 537次组卷 | 12卷引用:黄金卷06-【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南朝时期扬州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产业经济发展情况
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取得进步,劳动力数量增加,大量兴修水利和围垦湖田
手工业造纸业、炼钢业迅速发展:“三吴”地区成为青瓷主要产地
商业内河和海外贸易得到发展,城市商品经济日渐繁荣
上表可用于说明当时(     
A.劳作方式发生变化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2023-11-11更新 | 352次组卷 | 6卷引用:黄金卷07-【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
6 . 在恢复古礼方面,孝文帝的一个重大改革是恢复三临之礼。三临是古代帝王对去世大臣三次亲临哀悼的制度,到汉魏时期已很少实行。494年,孝文帝对安定王拓跋休行三临之礼,并将其制度化。孝文帝的上述做法(     
A.意在巩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B.有利于巩固改革的成果
C.表达了其改革的决心与勇气D.为迁都洛阳扫除了障碍
2023-10-18更新 | 239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4-【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
7 . 游牧民族大迁徙中西方历史的不同走向

材料一   魏晋时期的少数民族祖先很早就与中原政权有接触。魏晋政权对内迁少数民族采取安置政策。朝廷在册封少数民族首领管理本族人民的同时,也设机构进行管辖。自汉以来,内迁民族就已经“随所居郡县,而不输贡赋”,即内迁民族的百姓也作为编户齐民,各民族百姓受治于相同的法律,在判罚上有贵族、平民的差别

材料二   3世纪,日耳曼人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罗马人视日耳曼人为蛮族,罗马人按照约定提供钱物,双方各取所需,蛮族整体定居在帝国境内后,双方依然是两个独立的群体。蛮族首领实际上是独立的国王,同时保持着自己的政治传统,地方基本自治,多是原来习惯法的成文化。罗马人和蛮族人分别使用自己的法律,同罪不同罚。

——摘编自刘家和、刘林海《3﹣6世纪中西历史及文明发展比较研究》等

(1)依据材料,指出魏晋政权和罗马帝国与内迁民族的关系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的不同对中国和西欧历史发展的影响。
2023-09-16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期中冲刺(高频材料解析题38题)(北京专用)
8 . 黄巾起义失败后,战争频发,导致了“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悲惨景象。其中出现长期战乱的时期是(  )
①东汉末年②西晋中后期③十六国时期④南朝中前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7-27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选择题汇编——中国史 (北京专用)
9 . 民族交融

材料一   

材料二   (刘聪)以永嘉四年(310年)僭即皇帝位……置左右司隶,各领户二十余万,万户置一内史,凡内史四十三。单于左右辅,各主六夷十万落,万落置一都尉。省吏部,置左右选曹尚书。自司隶以下六官,皆位次仆射。置御史大夫及州牧,位皆亚公。

——《晋书·刘聪载记》

注:刘聪,匈奴族,前赵的建立者。

材料三   (石)勒清定五品,以张宾领选,复续定九品……以右常侍霍皓为劝课大夫,与典农使者朱表、典劝都尉陆充等循行州郡,核定户籍,劝课农桑。

——《晋书·石勒载记》

注:石勒,羯族,后赵的建立者。

材料四   东汉后期,军队将士开始穿着裤褶服,也称为戎服。这种服饰源于北方少数民族。魏晋以后,军队中官员无论职位高低,一般都要穿裤褶。在皇帝亲征或者国家内外戒严时,文职官员也需要穿着裤褶。

——摘编自张鹤泉《魏晋南北朝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说明东晋十六国局面形成的背景。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阐述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民族交融的表现。
2023-07-19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主观题汇编(材料分析题+论述题)
10 . 南朝时期各地农业经济普遍发展,荆州“田土肥美”,地跨“南楚之富”。侨雍州(襄阳地区)“田土肥良,桑梓野泽,处处而有”。益州一直号称“天府”,南朝时仍是“土境丰富”。交州一年二熟,“恒为丰国”。促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有(     
A.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传入B.玉米、甘薯推广种植
C.曲辕犁在江南地区的推广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