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北魏孝文帝时,面对“争讼迁延、连纪不判、良畴委而不开”的现象,大臣李世安建议“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则悉属今主,以使土不旷功,人罔游力”,随后建议被采纳。这有利于(     
A.打击鲜卑贵族利益B.确立土地私有制
C.加速北方统一进程D.提高土地利用率
2024-05-12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测试(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中,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当时蜀汉的军事防线的北线以汉中为中心,南线时称“南中”(今云南、贵州大部和广西北部一带)。在刘备占领汉中前,曹操已把大部分编户齐民迁走,谋臣曾劝谏刘备说:“当得其地,不得其民也。若出偏军,必不利,当戒慎之。”蜀汉既然不得其民,于是在汉中开展军屯,使汉中“迅速发展成能够驻扎十万士兵的计划性军事都市”。与此同时,南中也是屯田要地。据《水经注》中的描述,南中既有水利,又派都督节制,似存在军屯。而根据对南中“出其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给军国之用,而安氏由是兴焉”的记载,当时的铁器被官府垄断,南中的安氏靠贡献耕牛等物资发家,这又被部分学者视为民屯存在的佐证。然而在三国之中,蜀汉屯田推行最晚,规模最小,败亡最快。

——摘编自谢国升《蜀汉屯田考》

(1)根据材料,指出蜀汉政权在陕西(渭滨、汉中等地)和南中地区屯田制的不同点,并分别说明两地屯田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蜀汉屯田“推行最晚,规模最小”的原因。
2024-05-1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3 . 北魏占领淮河流域以后,江淮间南北贸易频繁。北魏边缘州郡官员“皆无防寇御贼之心,唯有通商聚敛之意”。南朝梁的“郁洲(江苏连云港)接边陲,民俗多与魏人交市”。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影响是(     
A.苻坚统一黄河流域促进南北交流B.北魏实行俸禄制有利于吏治清明
C.南方民族交融促进商品经济发展D.南北方之间经济沟通有利于统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北魏孝文帝于490年开始亲政,491年,确定北魏在五行中之位次,将东晋南朝宋齐、十六国定为僭伪,北魏承西晋之金德为水德。北魏的这一行为(     
A.有助于维护北方的统一
B.意在表明北魏的中华正统地位
C.为改革奠定了基础
D.确立了阴阳家思想的主导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到南北朝末期,各族人民在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已和汉族基本上一样了;胡乐、胡舞、胡床、胡饼及尊重妇女的意识等也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     
A.女性地位有所提高B.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C.民族交融双向互动D.少数民族加速汉化
2024-04-22更新 | 252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份联合考试历史试卷
6 . 西晋后,洛阳的正音“南染吴越,北杂夷虏”,扬州则“侨吴混合之语音最盛行”,而且“此种相互通化作用范围甚广”。此外,南北朝间国书往来,本来的套话是“想彼境内宁静,此率土安和”,后来为“欲示无外之意”而不分彼此,改成“想境内清晏,今万国安和”。这些可用于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分裂中蕴含着大一统趋势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C.南北地区文化已实现统一D.少数民族封建化成效显著
2024-04-18更新 | 387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东晋时期,琅邪王氏家族位高权重,与皇室势均力敌。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材料主要说明东晋门阀政治(     
A.取代皇权政治B.是对皇权政治的有益补充
C.确保政权稳固D.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皇权
2024-04-07更新 | 70次组卷 | 4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沈阳市翔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开国君主多用“武”谥(谥号),有学者认为这不仅是对开国君主生平事迹相对客观的反映,也是继位者对开国君主“武功”的溢美。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武”谥的使用(     
A.表明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B.反映出儒学文治功用的削弱
C.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D.体现了国家统一趋势的加强
9 .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有(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②南方社会的相对安定
③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④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3-27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开学)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河西走廊魏晋十六国墓葬壁画遗存中有诸多的“牛耕”图像。下图所示是甘肃高台苦水1号墓(魏晋时期)壁画——《二牛抬杠》。这一壁画可用于佐证魏晋时期(       
A.西北地区最先出现铁犁牛耕方式B.中原地区农业耕作技术的传播
C.我国耕犁技术已相当成熟和完善D.经济重心已开始转到西北地区
2024-03-23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