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具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昂扬进取的精神。但终未摆脱灭亡的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忆昔》

材料二   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材料三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杜甫《垂老别》

材料四   玄宗宠幸杨贵妃,荒废朝政,重用奸佞李林甫、杨国忠,致使朝政黑暗腐朽。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2)材料二中,639~751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3)材料三诗中描绘的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此为何事件?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上面事件发生的原因?
2023-11-0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公元686年,武则天在朝堂上设置铜匦.鼓励群臣上书言事、告密,铜匦分有四格,上面都有小洞,刚好投进表疏。此外,武则天还派遣“使者以六条察州县”。史称“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这反映出,武则天时期(     
A.君权达到顶峰B.政治较为清明
C.监察体系完备D.取士标准多样
3 . 据统计,贞观年间,唐太宗任用宰相共28人。除高祖旧臣6人外,其余22人中山东人占了一半,却没有一个出身于山东高门士族。另有5人则是南朝名臣之后。这一现象表明(     
A.世家大族势力已经名存实亡B.经济重心的南移促使南方人才辈出
C.科举制将选官权力收归中央D.广任贤良是古代开明政治重要表现
4 . 唐太宗认为“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才能巩固统治。还指出:“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这反映出唐太宗(     
A.重视发展生产B.注重虚心纳谏C.加强边疆管理D.注重以民为本
2022-12-09更新 | 273次组卷 | 32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朝时期被草原各族尊奉为“天可汗”的帝王是(     
A.唐高宗B.唐太宗C.唐玄宗D.唐肃宗
6 . 唐太宗开创的开明政治局面称为(     
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C.开皇盛世D.光武中兴
7 . 唐太宗统治时期,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来,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光武中兴
2022-10-07更新 | 296次组卷 | 3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唐高祖沿用北周及隋传统,多用关陇贵族辅政。唐太宗则打破地域偏见,大量拔擢关东和江南士人,又不问门第,擢用寒门庶族,故“贞观一朝得人为盛”。这说明贞观年间
A.贵族退出政治舞台B.国力达到鼎盛阶段
C.政治风气较为开明D.重文轻武大兴文治
10 . 重庆市某中学高一年级学生为历史课本剧《贞观之治》设计了如下场景,其中不合理的是
A.劝课农桑,轻徭薄赋B.设都护府,唐蕃和亲
C.知人善用,虚怀纳谏D.首创科举,选贤举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