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新唐书》载:“武夫悍将虽无事时,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这种状况的主要影响在于(     
A.威胁了中央集权B.分割了宰相权力
C.使选官制度完善D.加强了君主集权
2 . 唐初版图不断扩大,导致帝国长期受到回纥、南诏和吐蕃等的威胁。唐玄宗时设立了十个军事重镇进行驻防,总兵力达到了40多万,至于唐朝中央控制的军队,总计只有20余万。这一措施(     
A.旨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军事格局
C.解决了传统军事格局的弊端D.直接导致藩镇割据局面出现
3 . 藩镇是唐朝至关重要的军事要地,藩镇的统帅即为节度使,节度使不仅手握重兵,同时还兼管管理屯田的营田使及管理军需的支度使。天宝年间之后,又获得了对道采访使(监督州县)的掌管权力。这些现象(    
A.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B.标志着郡县制度的彻底废除
C.必然导致唐朝灭亡D.表明中央集权制度面临危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朝集制度,始于唐初,本是地方政府定期委派朝集使向中央上贡物品、汇报治情,唐玄宗开元年间规定朝集使还要“校吏能(考察地方官员治理能力)”和“举贤良”。这一变化表明,唐玄宗时
A.国家治理能力得到提升B.官吏腐败现象得到根治
C.选官方式开辟了新途径D.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监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安史之乱前,唐代就出现了许多临时派遣某些官员去执行各种使命的现象,称为“差遣”。安史之乱以后,各种使职差遣得到更迅速发展,如观察、黜陟等,形成了“兵部无戎帐,户部无版图,虞、水不管山川,金、仓不司钱谷,官曹虚设,俸禄枉请”的局面。这一做法
A.使得中央权威丧失殆尽B.标志着地方官僚制度的成熟
C.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D.破坏了中央行政机构的职权
2021-12-17更新 | 310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宁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唐初,“崔卢李郑王”号称一流大姓。唐朝历任宰辅中,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即占27人,其余如荥阳郑氏10相、博陵卢氏8相。五姓“恃其族望,耻与诸姓为婚”,以至于唐文宗也发出“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的慨叹。由此可知
A.贵族政治色彩较为浓厚B.世家大族把持中枢权力
C.君主权力受到相权制约D.科举制度积极作用有限
8 . 据研究,唐代白居易诗中所记中央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无不相合,所记地方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额度要高,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据此可知,当时
A.地方势力膨胀B.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
C.中央财政紧张D.地方官吏贪腐比较隐秘
2021-06-08更新 | 11939次组卷 | 92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峨眉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唐代出现职事官职被“使职化”的现象。如皇帝急需大量税款充实国库时出现了“盐铁使”;边州威胁中央集权时,刺史被使职化,以刺史都督的职事官衔去统率边军。“特使治国”表明唐朝(     
A.官员形同虚设丧失权力B.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
C.政治运作机制相对灵活D.皇帝集权被严重削弱
10 . 《旧唐书》记载,唐朝中后期,地方的节度使可以自行设置文武官员,并且将属地的赋税据为己有,在许多方面都不听中央政府管辖。这反映了当时
A.唐朝郡县制已遭到废除B.已经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C.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加剧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激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