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列表格反映了
提出“三不足”思想“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措施青苗法——官府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
官府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增加财政收入
保甲法——官府希望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

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D.庆历新政
2 . 下表可用来说明,王安石变法(     
熙宁二年(1069年)七月实行“均输法”
熙宁二年(1069年)九月实行“青苗法”
熙宁二年(1069年)十一月实行“农田(水利)利害条约”
熙宁二年(1069年)十二月实行“募役法”(即免役法)
熙宁三年(1070年)十二月实行“保甲法”
熙宁五年(1072年)三月实行“市易法”
熙宁五年(1072年)八月颁布“方田均役法”“保马法”
A.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操之过急B.主要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
C.强调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D.重视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
2023-08-11更新 | 419次组卷 | 25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所示为王安石变法中的部分举措。由此可知,王安石变法(     

举措

概要

均输法

增设发运使,总握东南六路财务,同时主管茶、盐、酒、矾税收

免役法

大量裁减州郡役人以及额外奉应官员的种种陋规

农田水利法

官吏对农业耕作技术或水利修建工程向官府“各述所见”,凡有功者,给予一定奖励

A.全力裁减开支B.重视改善吏治C.推行重农抑商D.重在增加赋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为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北宋·刘挚《忠肃集》

“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盖自青苗之议起,而天下始有聚敛之疑。”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其裂而不复合者,秦桧之罪也。”

晚清·梁启超《王荆公》

“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王安石)庶足以当之矣。

A.历史人物价值不断提升B.人物评价缺乏客观标准
C.世人的历史认知被颠覆D.时代变迁影响人物评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是我国部分学者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由此可知(     

学者

评价

漆侠王安石变法在实现富国强兵、加强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同时,还推动了宋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历史的前进
顾全芳王安石没有着眼于解决冗费、冗官、冗兵的社会问题,而以增加税收来解决财政困难,不但没有解决或缓和原有的社会矛盾,反而激化了矛盾
赵冬梅以逐利为目的的政策倾向,斤斤计较的赏格罚条……培养出工具性极其突出的“新官僚”,他们只关心上之所欲,不关心下之所苦,使宋初“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的行政作风一时烟消云散
A.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评价B.历史研究无法形成统一结论
C.学者素养制约史学研究D.历史解释具有较强的随意性
6 . 据下表——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对王安石的评价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人物评价
司马光(宋)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才佞辐辏,败坏百度,以致于今
梁启超(清末)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
费正清(美国)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代表一种务实进取的儒学
A.时代变迁关注点不同B.中国人评价更准确
C.后人的评价较为全面D.外国人评价不客观
7 . 阅读下表,宋朝相关史事间的因果关系对应准确的一组是
宋朝相关史事的因果关系
选项原因结果
吸取唐末和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导致国家分裂的教训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中央设枢密院管军政,三司管财政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出现冗官、冗兵、冗费王安石变法试图富国强兵
政府按职业登记户籍,“诸色户计”主户、客户管理制度形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