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9 道试题
1 . 宋代蔡襄担任三司使后,曾做过一次统计:若按照禁军一人每年耗费五十贯、厢军二十贯计算,军队每年总支出高达四千八百余万贯,占整个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五。这表明宋朝(  )
A.军队管理混乱B.军费开支的庞大
C.官僚队伍膨胀D.军队战斗力较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

图2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遜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图2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其体现的政治意图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地方改革后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为州(府、军)和县两级,最高长官不允许武将担任,也不在当地的行政官员中产生,而是由朝廷派文官去担任,并且三年一换,不得连任。这一变化
A.缓解了宋的三冗问题B.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
C.提高了地方治理能力D.直接促成了尚学风气
6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下列哪一个政治制度能体现这一特点
A.元朝行省B.北宋通判制C.明朝内阁D.清朝军机处
7 . 宋初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的职官制度,省、部、寺、监只备员无职掌,而在正官之外别设差遣以掌其事,正官用以决定官员的俸禄,差遣才是官员的实际职务。正官有文、武两套资序,泾渭分明,而差遣则较为复杂,有的专门委任文官,也可文武兼任。这套制度(     
A.导致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B.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提高了宋朝官员的行政效率D.利于加强对宋朝官员的管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羁縻政策起源于战国时期秦灭巴之后,“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世尚秦女,其民爵比不更”。唐朝时正式确立“怀柔远人,义在羁縻”的民族政策;宋朝进一步笼络少数民族首领,对“其有力者,还更赐以疆土”。羁縻政策的实施
A.有利于扩大中华民族的统治区域B.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有效管辖
C.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稳定D.激化了边疆少数民族与中央的矛盾
2021-12-21更新 | 757次组卷 | 29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建隆二年(961年),有大臣向宋太祖建议“收其精兵”“制其钱谷”。所谓的“其”主要是指(     
A.禁军将领B.枢密院长官C.地方节度使D.当朝宰相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晋南渡以后,主要依靠王导的支持。王导在政治上的主要措施,是给南北士族安排了经济上的利益。南方各级士族自然就是各级地主,其中强宗大族,如吴郡顾氏、陆氏,又共郡周氏,都是拥有部曲的大地主。王导定侨寄法,在南方士族势力较弱的地区,设立侨州、侨郡、侨县,安置北方逃来的士族和民众。侨州多至司、豫、兖、徐、青、并等六州,侨郡侨县为数更是繁多。这种侨州郡县大都在丹阳、晋陵、广陵等郡境内,形势上可以保卫建康。对东晋政权说来,是安置流亡士族,缓和南北士族间矛盾的重要措施。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宋朝建立后,社会阶级关系表现出不同于前代的一些新现象。贵族官僚按等级世袭占田制度,从唐朝中期起,开始瓦解。唐末农民战争,最后消灭了这一制度。宋代的地主阶级,主要是以购买土地的方式,来扩大土地占有。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方式主要是出租土地榨取实物地租。前代的劳役地租成为从属的、次要的剥削方式。隋、唐以来,门阀地主奴役着带有农奴身分的部曲、徒附,他们的户籍注在主人的名下。宋朝把客户(佃客)编入户籍,成为封建国家的编户,不再是地主的“私属”。宋朝以后的封建社会,基本上是延续了这样的经济关系。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东晋时期社会阶级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导定侨寄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拓宋代阶级关系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